[名] 1.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。 2.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。如天地四方的西方、一年四季的秋、五臟的肺等。《說文解字.白部》:「白,西方色也。」 3.罰酒的杯子。也泛指一般酒杯。《漢書.卷一○○.敘傳上》:「及趙、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,談笑大噱。」《文選.左思.吳都賦》:「飛觴舉白。」唐.李善.注:「白,罰爵名也。」 4.戲劇裡的對話。如:「道白」、「對白」。 5.姓。如唐代有白居易、白行簡,元代有白樸。 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 [動] 1.告訴。《樂府詩集.卷七三.雜曲歌辭十三.古辭.焦仲卿妻》:「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」 2.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,用於平輩或晚輩。唐.韓愈〈答李翊書〉:「聊相為言之。愈白。」 3.晨光初發,天明。宋.蘇軾〈赤壁賦〉:「相與枕藉乎舟中,不知東方之既白。」 4.彰明、表明。如:「真相大白」、「含冤莫白」。 5.揭穿,專指戳穿謊言。元.王曄《桃花女.楔子》:「我周公在卦鋪裡面,你自喚他出來,白他謊,討他銀子去。」 6.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。如:「白了他一眼。」 [形] 1.白色的。如:「白紙」、「白布」、「藍天白雲」。 2.潔淨的。如:「潔白」。 3.淺顯的。如:「白話」、「淺白」。 4.率直、誠實。如:「坦白」。 5.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。如:「白飯」、「白開水」。 6.錯誤的。如:「寫白字」。 7.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。如:「白眼」。 8.以合法掩護非法,以正當掩護不法的。與「黑」相對。如:「白道」。 [副] 1.徒然。如:「白跑一趟」、「白來」、「白費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六○回:「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,白給人做粗活。」 2.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。如:「白吃白喝」。 3.就是、完全、實在。《金瓶梅》第一一回:「家中好不無人,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,……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,白不得個閒。」
(一)之讀音。
完全反射光線,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。與「黑」相對。[例]雪白、純白、黑白分明 白色的。[例]白紙、白布、藍天白雲 清楚。[例]真相大白、含冤莫白、明白 空空的,沒加上任何東西的。[例]白飯、白開水 徒然、枉費。[例]他們只認得錢,託他們真是白託。 不付代價而得好處。[例]白吃、白喝 以合法掩護非法,以正當掩護不法的。與「黑」相對。[例]白道 陳述、說話。[例]自白、表白、道白 字寫錯。[例]這字寫白了。 姓。
1.平民。《隋書.卷三七.李穆傳》:「既而大悅,謂公主曰:『李敏何官?』對曰:『一白丁耳。』」也稱為「白民」。 2.屬軍籍的壯丁。《宋書.卷八四.鄧琬傳》:「琬遣龍驤將軍廖琰率數千人,并發廬陵白丁攻襲。」 3.文盲,不識字的人。唐.劉禹錫〈陋室銘〉:「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。」
粗俗而沒有見識的人。《孤本元明雜劇.龐掠四郡.第一折》:「往來無白丁俗客,談笑有上士高賓。」
見「白果」。
1.像雪一般素淨的顏色。與「黑」相對。例:白色。 2.空空的,沒有加任何東西的。例:空白。 3.枉然、無效。例:打白行。 4.無代價。例:白核。 5.敘述、陳說。例:道白。 6.姓。
一種狹長的白色旗子。在喪禮中,排列在靈柩前,作為引導,上面寫著死者的職銜和姓名。亦稱為「引路幡」。
女性陰道一種自我保護的分泌物。例:婦人家係白帶忒多,就愛趕遽去醫院檢查。(婦女如果白帶過多,就要趕緊去醫院檢查。)
沒有任何倚靠而獨立興起家業。例:佢白手捉魚,創立自家个事業。(他白手起家,創立自己的事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