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勝敗、高下。語本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。 △「一決勝負」、「決一死戰」
01.元.釋大圭〈次韻王觀明爛柯引〉:「入關爭先取秦鹿,逡巡失路行孤竹。……。兩豪角立成敵國,一決雌雄看終局。」 02.《三國演義》第三一回:「吾自歷戰數十場,不意今日狼狽至此!此天喪吾也!汝等各回本州,誓與曹賊一決雌雄!」 03.清.焦袁熹《春秋闕如編.卷二.莊公九年》:「春盟於蔇,夏而伐齊,不應到此,便爾退兵,故有乾時之戰,猶欲一決雌雄。積弱之魯,竟復不支,雖重為國恥,策書之文,不得而諱也。」 04.清.顧嗣立《寒廳詩話》:「今日兩君旗鼓相當,盍一決雌雄?因取巨觥,各置於前,觀者如堵。」
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勝敗、高下。
參考詞語:「決一雌雄、決雌雄」
「一決雌雄」及「決一死戰」都有決心拚鬥的意思。
「一決雌雄」語義較輕,側重於分出勝負;「決一死戰」語義較重,側重於不惜犧牲,拚戰到底。 |
一決雌雄 決一死戰 ○ ㄨ 直到九局下半還是平手,看來這場球賽只有在延長賽裡∼了! ㄨ ○ 為了抵抗敵軍入侵,保護人民安全,我們不惜與對方∼。
「一決雌雄」原作「決雌雄」。據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載,秦滅亡後,楚漢相爭不下,戰爭連年,不論是四處征戰的軍士或是運糧的老弱殘兵都已疲困不堪,體悟到這個情況的西楚霸王項羽就向漢王劉邦提出說:「天下動亂不安已經好幾年,只是因為我們兩個人的緣故,我希望和你挑戰決雌雄,不要再讓天下百姓平白受苦。」「決雌雄」即決定勝負之意。後來「一決雌雄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一下勝敗、高下。出現「一決雌雄」的書證如《三國演義》第三一回:「吾自歷戰數十場,不意今日狼狽至此!此天喪吾也!汝等各回本州,誓與曹賊一決雌雄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