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傲慢無禮,後又謙卑恭敬。比喻待人勢利,態度轉變迅速。#語出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。 △「引錐刺股」、「今恭昔慢」
01.《史記.卷六九.蘇秦列傳》:「蘇秦笑謂其嫂曰:『何前倨而後恭也?』」 02.《世說新語.排調》:「謝遏夏月嘗仰臥,謝公清晨卒來,不暇著衣,跣出屋外,方躡履問訊。公曰:『汝可謂前倨而後恭。』」 03.《西遊記》第五一回:「行者道:『不敢!不敢!不是甚前倨後恭,老孫於今是沒棒弄了。』」 04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回:「說完,送出計老頭去了。正是前倨後恭,人還好過。」
比喻待人勢利,態度轉變迅速。貶義。
反義:始終如一
參考詞語:「前倨後卑、後恭前倨」
倨,音ㄐㄩˋ,傲慢無禮。不可寫作「拒」。
「前倨後恭」原作「前倨後卑」。蘇秦是戰國時的縱橫家,在他剛學成時,到秦國想向秦王求官。他連續上書十次,但都不被採納,只有喪氣的回家。回家後,家人都看不起他。於是他閉門苦讀,想爭一口氣。他找出《太公陰符》一書,反復熟讀,不斷揣摩,每逢困乏想睡之時,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,終於理解書中道理。後來蘇秦又去各國遊說,他主張合縱政策,說服了齊、燕、趙、楚、韓、魏六個國家結為同盟,共同對付秦國,蘇秦因此擔任六國宰相,佩帶六國相印,也讓秦國因此不敢東侵。有一次蘇秦因公經過故鄉洛陽,蘇秦的父母在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他,妻子更不敢正眼看他,嫂嫂也伏地叩拜。蘇秦看了,說:「嫂嫂,你為何從前的態度那麼傲慢,現在卻又那麼謙卑呢?」嫂嫂答道:「你現在做了大官,既尊貴,又有錢啊!」蘇秦嘆了口氣說:「哎!貧窮時父母都不把你當兒子看待,富貴時親友都畏懼你,難怪人們要看重權勢利祿了!」《戰國策》原文對蘇秦嫂嫂的描述是「何前倨而後卑」,《史記.卷六九.蘇秦列傳》作「何前倨而後恭」,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「前倨後恭」的成語,用來比喻待人勢利,態度轉變迅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