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「瞻前顧後」。見「瞻前顧後」條。01.宋.魏了翁〈靖州教授廳題名壁記〉:「居是官者、自修自明、固不為人作輟、而前瞻後慮、不亦修省之一助乎!」
參考詞語:「瞻前顧後」
此處所列為「瞻前顧後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、原本受到重用、擔任司徒的要職。但後來楚懷王決定與秦國交好、屈原看清秦國的計謀極力反對、懷王聽信了小人讒言、將屈原貶到楚國西北邊境的漢北。屈原雖然被流放邊疆、但心裡一直掛念著國事、憂心國家未來的前途、於是寫了〈離騷〉這篇文章、同時表明自己忠貞愛國之心。其中有段寫到為君者應有的德行、以古代的君王為例、像夏桀、商紂等暴君、違背正道、魚肉臣民、結果使得國家滅亡;而商湯、大禹、周代的文王、武王等賢君、做事恭敬、依循正道、讓天下太平。屈原因此下結論說、為政者要懂得任用賢能、依規矩做事而不偏頗、公正無私。「瞻前而顧後兮」、要能兼顧前後、做事謹慎周密、看清人民的需要與希望。後來「瞻前顧後」也用於形容檢討過去、計畫未來。又因如果只顧看前觀後、往往忘了採取行動、所以「瞻前顧後」也用於形容做事猶豫不決、顧慮太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