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四通八達

ㄙˋ ㄊㄨㄥ ㄅㄚ ㄉㄚˊ
  1. 四方相通的道路。形容交通便利。
    [例]香港地理位置優越,是海、、空的轉運站,交通四通八達非常便利。

四通八達

ㄙˋ ㄊㄨㄥ ㄅㄚ ㄉㄚˊ
  1. 四方相通道路形容交通便利。《晉書.卷一二七.慕容德載記》:「滑臺四通八達,非帝王之居。」宋.蘇軾〈論綱梢欠折利害狀〉:「今之京師,古所謂陳留,四通八達之地,非如雍洛有山河之險足恃也。」也作「四通五達」。

  2. 形容對事理明白曉暢、融會貫通。《朱子語類.卷一一.讀書法下》:「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,須是周匝。看得四通八達,無些窒礙,方有進益。」

四通八達

ㄙˋ ㄊㄨㄥ ㄅㄚ ㄉㄚˊ

四方相通的道路。形容交通便利。語本《史記.卷九七.酈生陸賈列傳.酈食其》。後亦用「四通八達」指人。亦用於形容對事理明白曉暢、融會貫通。

用法

01.晉.程本《子華子.晏子問黨》:「且齊之為國也,表海而負嵎,輪廣隈澳,其塗之所出,四通而八達,游士之所湊也。」 02.《抱朴子.外篇.刺驕》:「聞之漢末,諸無行。自相品藻次第,群驕慢傲,不入道檢者,為都魁雄伯,四通八達。」 03.《晉書.卷一二七.慕容德載記》:「滑臺四通八達,非帝王之居。且北通大魏,西接強秦,此二國者,未可以高枕而待之。」 04.宋.蘇軾〈論綱梢欠折利害狀〉:「今之京師,古所謂陳留,四通八達之地,非如雍、洛有山河之險足恃也。」 05.《朱子語類.卷一一.學.讀書法下》:「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,須是周匝。看得四通八達,無些窒礙,方有進益。」 06.《宋史.卷四二一.陳宗禮列傳》:「願四通八達以來正人,毋但旁蹊曲逕類引貪濁。」 07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九回:「他那院裡同住著一大些人,其餘又燒得四通八達的,沒個背淨去處,這可成了『賴象嗑瓜子,眼飽肚中飢』的勾當!」 08.《清史稿.卷一五一.交通二.輪船》:「若鎮揚、鎮浦、蘇杭、蘇滬、常鎮各航路,四通八達,往往為外人所經營,其公司多不過數萬金,視軌路之動需千百萬者,難易迥殊。」

四方相通的道路。&形容交通便利。

例句

  1. 用在「到處可通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交通便利」的表述上。

辨識

近義:四會五達、暢通無阻

反義:山重水複路絕人稀、斷潢絕港

參考詞語:「八達四通、四通五達

典故說明

「四通八達」原作四通五達」。秦末辯士酈食其(ㄧˋ ㄐㄧ),在高陽謁見沛公劉邦,談論起天下局勢,席中他提出自己的見解說:「夫陳留,天下之衝,四通五達之郊也。」認為秦國不是輕易可以打敗的,不如先占領陳留,因為陳留不僅是暢達無阻的交通要地,並且積存了不少糧食。而他和陳留縣令熟識,可以幫忙游說。後來「四通八達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交通便利。較早的書證如:晉人程本《子華子.晏子問黨》:「且齊之為國也,表海而負嵎,輪廣隈澳,其塗之所出,四通而八達,游士之所湊也。」此外在《抱朴子.外篇.刺驕》:「聞之漢末,諸無行。自相品藻次第,群驕慢傲,不入道檢者,為都魁雄伯,四通八達。」「四通八達」指晉代光逸、謝鯤、阮放、畢卓、羊曼、桓彝、阮孚、胡毋輔之八人。而《朱子語類.卷一一.學.讀書法下》:「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,須是周匝。看得四通八達,無些窒礙,方有進益。」「四通八達」一詞的意思則是形容對事理明白曉暢、融會貫通。

書證

  1. 現在一些偏遠地方都還能看到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,地底下四通八達的隧道。
  2. 要成為繁榮的大城市,擁有四通八達的道路是必要條件。
  3. 臺北市自從捷運網完成後,就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大城市。
  4. 這裡的交通四通八達,又位居市中心,向來是商家必爭之地。
  5. 以島嶼型的國家而言,有無四通八達的交通,是影響國家經濟的重要關鍵。
  6. 香港先天地理位置優越,加上後天的建設,一直是海、陸、空的轉運站,交通四通八達,非常便利。

有提到「四通八達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