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關係密切,不能分開。語本《呂氏春秋.孝行覽.首時》。後亦用「形影不離」形容關係親密,無時無處不在一起。 △「如影隨形」、「形影相隨」
01.清.康有為《大同書.甲部.第五章》:「其既得聯婚,連枝比翼,情意既洽,歡愛無窮,形影不離,以為天長地久矣。」 02.清.李伯元《南亭筆記》卷二:「太守有女公子美而慧,太守極愛之。初蒞蘇任,女結一女友,極相得,形影不離。」 03.清.馮桂芬〈潘母張太夫人墓志銘〉:「公薨,哀毀盡禮,與汪夫人相慰藉,形影不離。」 04.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二.濼陽消夏錄二》:「青縣農家少婦,性輕佻,隨其夫操作,形影不離,恒相對嬉笑,不避忌人。」
形容關係密切,無時無處不在一起。
參考詞語:「形不離影、影不離形」
「形影不離」及「如影隨形」都是用「形」和「影」之間的關係比喻密切而不分離。
「形影不離」側重於強調雙方關係親密;「如影隨形」側重於強調一方緊隨一方,通常帶有因果關係。 |
形影不離 如影隨形 ○ ㄨ 他們夫妻工作生活都在一起,∼,十分甜蜜。 ㄨ ○ 經紀公司為了不使大明星受到干擾,總是在他們身邊安排好幾位保鏢∼地跟隨著。
《呂氏春秋.孝行覽.首時》論述的重點是教人把握時機。時機不對,縱使有商湯和周武王的才德也無法成就功業;反之,處在夏桀和商紂暴虐無道的朝代而沒有商湯、周武王的才德,同樣也無法成就功業。聖人和時機不可分離,就像一個人在日光下步行,他的形體和影子不可分離一樣。後來「形影不離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人與人或與物、物與物的關係密切,不能分開。此外,清代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二.濼陽消夏錄二》:「青縣農家少婦,性輕佻,隨其夫操作,形影不離,恒相對嬉笑,不避忌人。」則用「形影不離」形容二人關係親密,無時無處不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