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形,形體。「得意忘形」指因心意志趣獲得滿足而物我兩忘。語本《晉書.卷四九.阮籍列傳》。形容人高興過頭,舉止失去常態。 △「得意洋洋」 (二)形,形式。「得意忘形」指文學藝術創作上,取其精神而捨其形式。語本宋.歐陽修〈李邕書〉。
(一)01.金.蔡松年〈念奴嬌.九江秀色〉詞:「人間俗氣,對君一笑都釋。疇昔得意忘形,野梅溪月,有酒還相覓。」 (一)02.元.丘處機〈報師恩.不僧不道不溫柔〉詞:「得意忘形還撲(樸)去,從教人笑不風流。」 (二)01.元.鮮于必仁〈折桂令.輞川圖十幅生綃〉曲:「韋偃去丹青自少,郭熙亡紫翠誰描,手掛掌坳,得意忘形,眼興迢遙。」
形容人高興過頭,舉止失去常態。
近義:得意洋洋
參考詞語:「得趣忘形、忘形得意」
「得意忘形」及「得意洋洋」都有因稱心如意而興奮的意思。
「得意忘形」強調因得意而失態,程度較重;「得意洋洋」只描述極為得意的神態,程度較輕。 |
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○ ㄨ 小王今晚有點∼,所以忘掉應該有的禮貌,請大家別見怪。 ㄨ ○ 弟弟拿出剛領取的獎狀,∼地向大家炫燿。
《晉書.卷四九.阮籍列傳》載,晉代的文學家阮籍,是個性格豪放、不拘禮教的人。他博學多聞,也有為國效力的壯志。但因生活在改朝換代的動亂時代,無法一展抱負,對統治者的作法也相當不滿。於是隱居山林,不參與任何事務,平常不是閉門讀書,就是遊山玩水,也常和嵇康、王戎等幾個好友在竹林裡喝酒、彈琴、吟詩、喧鬧,而有「竹林七賢」之稱。興致高昂之時,常常手舞足蹈,大叫大笑,忘了自己。後來「得意忘形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形容人高興過頭,舉止失去常態。 + 李邕是唐代知名的書法家,他學習晉代王羲之、鍾繇等大書法家的筆法,筆力雄健勁拔,善寫行楷,自成一格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剛開始接觸李邕的字時,並不十分欣賞他的風格,但後來愈看愈喜歡,還從中習得不少筆法,因此寫下〈李邕書〉這篇文章,描述自己對李邕書法的感受。他從李邕的書法中,看到了王羲之、鍾繇等大書法家的風格,領悟到書法的傳承性,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筆法學到其他人的精華,對技藝的增長十分有幫助。但他也強調,自己雖然受到李邕的影響,但書寫形式並不完全相同,而是取其精髓。後來「得意忘形」這句成語,就從原文中「得其意而忘其形」演變而出,指文學藝術創作上,取其精神而捨其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