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手不釋卷

ㄕㄡˇ ㄅㄨˋ ㄕˋ ㄐㄩㄢˋ
  1. 釋,放下。手不釋卷指手中總是拿著書卷。形容勤奮好學。
    [例]無論在何處,他總是手不釋卷,難怪學問如此淵博。

手不釋卷

ㄕㄡˇ ㄅㄨˋ ㄕˋ ㄐㄩㄢˋ
  1. 手中總是拿著書卷。比喻勤奮好學。三國魏.曹丕〈典論.自敘〉:「雖在軍旅,手不釋卷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八回:「他本是手不釋卷的人,到了此時,甚覺無聊得很。」也作「手不輟卷」。

手不釋卷

ㄕㄡˇ ㄅㄨˋ ㄕˋ ㄐㄩㄢˋ (變) ㄕㄡˇ ㄅㄨˊ ㄕˋ ㄐㄩㄢˋ

手裡總是拿著書卷。形容人勤奮好學。語出三國魏.文帝《典論.自敘》。

用法

01.《晉書.卷八二.孫盛列傳》:「盛篤學不倦,自少至老,手不釋卷。著《魏氏春秋》、《晉陽秋》,并造詩賦論難復數十篇。」 02.《晉書.卷一二一.李雄載記》:「時海內大亂,而蜀獨無事,故歸之者相尋。雄乃興學校,置史官,聽覽之暇,手不釋卷。」 03.《南史.卷三七.沈慶之列傳》:「攸之晚好讀書,手不釋卷。」 04.《法苑珠林》卷二八:「栖遲荒險,不避狼虎。常讀華嚴,手不釋卷,遵修苦行,亡身為物。」 05.宋.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一四:「習吉好學,有筆述,雖馬上軍前,手不釋卷。」 06.《喻世明言.卷二七.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》:「家貧未遇,夫妻二口,住於陋巷蓬門。每日買臣向山中砍柴,挑至市中,賣錢度日。性好讀書,手不釋卷。」 07.《文明小史》第八回:「無奈這窮鄉僻壤,既無讀書之人,那裡來的書店?他本是手不釋卷的人,到了此時,甚覺無聊得很。」

形容人勤奮好學。

例句

  1. 用在「勤奮向學」的表述上。

辨識

近義:孜孜不倦學而不厭

反義:一曝十寒、三天打魚、兩天曬網

參考詞語:「卷不輟手、手不輟卷、手卷不釋

典故說明

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,曹操死後,曹丕繼位為魏王,不久即竄位而自立為帝。曹丕在政治的抱負和成就上雖遠不及曹操,但對於文學的重視,則不在其父之下,《典論.論文》所說:「文章經國大業,不朽之盛事。」可見一斑。又曹丕寫過許多的詩歌、散文、辭賦,其中《典論.論文》是文學批評的重要論著之一。曹丕對於文學的愛好,實有家學淵源。父親曹操不但是一代梟雄,也是著名的詩人;弟弟曹植的文采則更是不在話下,後人譽為「才高八斗」。父子三人對建安文學的蓬勃,更是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。曹丕在《典論.自敘》一文裡記述了父親曹操勤於治學,即使身在軍隊之中,軍務繁忙之際,仍隨時拿著書本閱讀,以充實自己,並常跟曹丕說,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學習容易、思慮專一,但等到長大,就容易忘記所學。曹丕以父親的話自我勉勵,即使年長之後,仍舊不斷努力學習。後來《典論.自敘》原文的「手不釋卷」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人勤奮好學。

書證

  1. 讀書手不釋卷固然好,但適時的休息也是很重要。
  2. 他一生酷愛讀書,就是躺在病床上,仍舊手不釋卷。
  3. 無論在何處,他總是手不釋卷,難怪學問如此淵博。
  4. 他看小說時就會手不釋卷,但對教科書卻興趣缺缺。
  5. 媽媽下定決心要學好英語,整天手不釋卷地朗讀著課文。
  6. 他年輕的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,到了這把年紀,還是每天手不釋卷。
  7. 在捷運車上,看到許多人都手不釋卷,自己卻整日好閒,心中不免感到非常慚愧。
  8. 自從爸爸買了一套兒童百科全書後,弟弟整日手不釋卷,還拿裡面的問題來考我們。
  9. 他很會利用時間,不管是走路還是坐車,幾乎都是手不釋卷,所以功課一直名列前茅。

有提到「手不釋卷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