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手卷不釋

ㄕㄡˇ ㄐㄩㄢˋ ㄅㄨˋ ㄕˋ (變) ㄕㄡˇ ㄐㄩㄢˋ ㄅㄨˊ ㄕˋ

猶「手不釋卷」。見「手不釋卷」條。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手不釋卷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手不釋卷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、曹操死後、曹丕繼位為魏王、不久即竄位而自立為帝。曹丕在政治的抱負和成就上雖遠不及曹操、但對於文學的重視、則不在其父之下、《典論.論文》所說:「文章經國大業、不朽之盛事。」可見一斑。又曹丕寫過許多的詩歌、散文、辭賦、其中《典論.論文》是文學批評的重要論著之一。曹丕對於文學的愛好、實有家學淵源。父親曹操不但是一代梟雄、也是著名的詩人;弟弟曹植的文采則更是不在話下、後人譽為「才高八斗」。父子三人對建安文學的蓬勃、更是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。曹丕在《典論.自敘》一文裡記述了父親曹操勤於治學、即使身在軍隊之中、軍務繁忙之際、仍隨時拿著書本閱讀、以充實自己、並常跟曹丕說、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學習容易、思慮專一、但等到長大、就容易忘記所學。曹丕以父親的話自我勉勵、即使年長之後、仍舊不斷努力學習。後來《典論.自敘》原文的「手不釋卷」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人勤奮好學。

書證

  1. 宋.樓鑰《攻媿集.卷一○一.太府寺主簿周君墓誌銘》:「遂發憤進學、不半載、下筆成文、眾皆驚嘆。自爾手卷不釋、博貫經史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手卷不釋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