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「車載斗量」。見「車載斗量」條。01.宋.辛棄疾〈玉樓春.君如九醞臺粘琖〉詞:「向來珠履玉簪人,頗覺斗量車載滿。」02.清.張興烈〈人海歌〉:「在山泉清出山濁,大海枯魚悲刺促;斗量車載恥無名,入座應歌貂不足。」
01.宋.辛棄疾〈玉樓春.君如九醞臺粘琖〉詞:「向來珠履玉簪人,頗覺斗量車載滿。」 02.清.張興烈〈人海歌〉:「在山泉清出山濁,大海枯魚悲刺促;斗量車載恥無名,入座應歌貂不足。」
此處所列為「車載斗量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據《吳書》記載,三國時,吳王孫權派趙咨出使魏國。魏文帝曹丕輕視吳國,對咨非常傲慢,問說:「吳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?他也懂得看書嗎?」「我可以出兵征討吳國嗎?」「吳國怕我們魏國嗎?」趙咨不卑不亢地回答,使曹丕非常欣賞,便問趙咨說:「吳國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多少?」趙咨答道:「聰明出眾的人,有八九十個;像我這樣的人,可以用車來裝,拿斗來量,多得數不清!」趙咨用「車載斗量」來形容吳國人才濟濟,不足為奇。後來「車載斗量」被用以形容數量很多,不可勝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