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疊的、中間隔兩代親屬關係的。[例]曾孫、曾祖父
姓。
嘗,表示過去發生過、經歷過。[例]曾經、未曾、似曾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503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副
乃、竟然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有酒食,先生饌,曾是以為孝乎?」
尚且。《列子.湯問》:「以君之力,曾不能損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」
形
重疊的,中間隔兩代親屬關係的。如:「曾祖父」、「曾孫」。
動
加多。同「增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」
名
姓。如春秋時魯國有曾參。
嘗、已經。表示行為、動作已經發生、進行過。如:「似曾相識」。《公羊傳.閔公元年》:「莊公存之時,樂曾淫于宮中。」《史記.卷一○一.爰盎鼂錯傳》:「梁王以此怨盎,曾使人刺盎。」
重疊的、一重一重的。通「層」。唐.杜甫〈成都府〉詩:「曾城填華屋,季冬樹木蒼。」
深。《文選.郭璞.江賦》:「若乃曾潭之府,靈湖之淵,澄澹汪洸,瀇滉淵泫。」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50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