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不聊生
ㄇㄧㄣˊ ㄅㄨˋ ㄌㄧㄠˊ ㄕㄥ
#《戰國策.秦策四》*1*
用法
用在「處境艱難」的表述上。
君子當道,家給人足;小人當道,民不聊生。
秦始皇橫征暴斂,苛虐無度,弄得民不聊生,怨聲載道。
清朝末年,政治腐敗,經濟凋敝,物價飛漲,民不聊生。
從歷史經驗來看,都是當朝弄得民不聊生,人民才會起而反抗。
非洲某些地區長期乾旱導致民不聊生,亟待世界各國同施援手。
杜甫〈石壕吏〉一詩寫的就是亂世民不聊生的悲慘情況,今日讀來,依然令人唏噓不已。
例句
- 《史記.卷八九.張耳陳餘列傳》:「北有長城之役,南有五嶺之戍,外內騷動,百姓罷敝,頭會箕斂,以供軍費,財匱力盡,民不聊生。」
- 《宋史.卷三八五.施師點列傳》:「此策若行,上下逼迫,民不聊生。」
- 《元史.卷一二五.鐵哥列傳》:「散財聚民,古之道也。今平灤水災,不加賑恤,民不聊生矣!」
- 《老殘遊記》第一回:「面上有北風吹著,身上有浪花濺著,又濕又寒,又飢又怕。看這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氣象。」
- 《文明小史》第九回:「不料是日正值本府設局開捐,弄得民不聊生,怨聲載道。」
辨識
近義:四海昇平、民康物阜、安居樂業、家給人足、國泰民安、豐衣足食
反義:人不聊生
「民不聊生」側重於生計的困頓;「生靈塗炭」則側重於所處的境遇,可用於受災或暴政統治等狀況。 民不聊生 生靈塗炭
○ ㄨ 非洲某些地區長期乾旱,導致∼,亟待世界各國同施援手。
ㄨ ○ 我們希望最好不再有戰爭,以免∼。
民不堪命,民生凋敝,民窮財盡,生靈塗炭
典故說明
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。
書證
- 「民不聊生」及「生靈塗炭」都有人民生活困苦的意思。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0627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