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人類利用種種財貨,來滿足欲望的一切行為及狀態。通常指一國國民的生產、銷售及分配關係,或指國家、個人的收支狀況。[例]經濟恐慌、經濟建設
節省、不浪費。[例]送禮應講求經濟實惠,價格昂貴的未必是好禮。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經世濟民。《宋史.卷三二七.列傳.王安石》:「以文章節行高一世,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。」《五代史平話.周史.卷上》:「吾負經濟之才,為庸人謀事,一死固自甘心。」
經濟學上指人類利用種種財貨,來滿足慾望的一切行為及狀態。通常指一國國民的生產關係,或指國家、個人的收支狀況。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六回:「專在經濟上著力,直要使中國四萬萬百姓,一個個都貧無立錐之地,然後服服貼貼的做他們的牛馬,做他們的奴隸,這樣是無形瓜分了。」
用較少的人力、物力或時間獲得較大的成效。如:「做事合乎經濟原則。」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41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