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汗馬之功

ㄏㄢˋ ㄇㄚˇ ㄓ ㄍㄨㄥ
  1. 比喻戰功或工作的成績與辛勞。參見汗馬之勞」條。《元史.卷一七七.陳顥傳》:「臣無汗馬之功,又乏經濟之略,一旦置之政塗,徒速臣咎。」

汗馬之功

ㄏㄢˋ ㄇㄚˇ ㄓ ㄍㄨㄥ

猶「汗馬功勞」。見「汗馬功勞」條。01.《唐語林.卷五.補遺》:「遂良出自草茅,無汗馬之功,蒙先帝殊遇,以有今日。」02.《元史.卷一七七.陳顥列傳》:「臣無汗馬之功,又乏經濟之略,一旦置之政塗,徒速臣咎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汗馬功勞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汗馬功勞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戰國七雄中的韓國,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,加上國君無能,人心渙散,以致內憂外患交迫,隨時都可能亡國。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,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,希望能用一己之才,為國效力,挽救國勢。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,卻無法受到重用,於是他便把滿腔的抱負雄心,寫成《韓非子》一書。本書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典籍,主張崇尚法治強調賞罰分明,提出許多切合實用的理論。在〈五蠹〉篇中,韓非論述法治思想,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,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,不可食古不化。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,躲避危險和窮困。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,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,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,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,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。如此一來,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?後來「汗馬功勞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征戰的功勞,亦泛指一般的功勞。

書證

  1. 《唐語林.卷五.補遺》:「遂良出自草茅,無汗馬之功,蒙先帝殊遇,以有今日。」
  2. 《元史.卷一七七.陳顥列傳》:「臣無汗馬之功,又乏經濟之略,一旦置之政塗,徒速臣咎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汗馬之功」

有提到「汗馬之功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