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殫精極慮

ㄉㄢ ㄐㄧㄥ ㄐㄧˊ ㄌㄩˋ
  1. 竭盡精力與心思。如:「大夥兒殫精極慮地,為的只是能夠圓滿達成任務。」清.王念孫〈廣雅疏證序〉:「殫精極慮,十年於茲。」

殫精極慮

ㄉㄢ ㄐㄧㄥ ㄐㄧˊ ㄌㄩˋ

即「殫精竭慮」。見「殫精竭慮」條。01.明.張居正〈翰林院讀書說〉:「訓誥典謨、聖人豈殫精極慮、作意而為之者哉!」02.清.王念孫〈廣雅疏證序〉:「殫精極慮、十年於茲。」 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殫精竭慮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殫精竭慮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「殫精竭慮」原作「殫思極慮」。白居易、字樂天、晚年居於香山、自號香山居士。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、青年時期、由於戰亂而在顛沛流離中度過。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、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、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、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。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、可說是一帆風順、二十九歲便登進士、三十二歲任校書郎、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。在這個時期、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、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、〈策林〉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。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、政治、軍事、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、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、以百姓之欲為欲。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、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。朱雲為西漢人、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、當著眾臣之前、斥責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。成帝大怒、命人將朱雲拖出去、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、即使欄杆折毀、仍大聲地說出諫言。事過之後、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、成帝命人將其保留、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。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、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、故云:「賤臣得不有犯無隱、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?殫思極慮、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?」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、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、不可有所隱瞞。後來「殫精竭慮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

書證

  1. 明.張居正〈翰林院讀書說〉:「訓誥典謨、聖人豈殫精極慮、作意而為之者哉!」
  2. 清.王念孫〈廣雅疏證序〉:「殫精極慮、十年於茲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殫精極慮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