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「烏合之眾」。見「烏合之眾」條。01.《三國志.卷五七.吳書.虞陸張駱陸吾朱傳.虞翻》:「明府用烏集之眾、驅散附之士、皆得其死力、雖漢高帝不及也。」02.三國魏.曹冏〈六代論〉:「故漢祖奮三尺之劍、驅烏集之眾、五年之中、遂成帝業。」
參考詞語:「烏合之眾」
此處所列為「烏合之眾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管子(?∼西元前644)、名夷吾、字仲、春秋齊國潁上人。初事公子糾、後事齊桓公為相。通貨積財、富國強兵、尊周室、攘戎狄、九合諸侯、一匡天下;輔佐桓公成為霸主、桓公尊為「仲父」。管子奠定齊國的法治思想、著重經濟管理、他曾說:「像烏鴉一樣暫時湊合在一起的人、因為沒有組織、沒有紀律、剛開始什麼都好商量、久了就什麼都看不對眼、互相唾棄。表面上雖然還維持良好的關係、但因為沒有交心、權力不在領導人的手上、而在屬下或幕僚、可說是暫時依附、沒有權勢的領導者。」後來「烏合之眾」被用來比喻暫時湊合、無組織、無紀律的一群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