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烏鴉般聚在一起的一群人。比喻暫時湊合,無組織、無紀律的一群人。語出《管子》逸文。 △「一盤散沙」
01.《意林》卷一引《管子》逸文:「烏合之眾,初雖有權,後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殺生之柄不制于主,而在群下,此寄生之主也。」(源) 02.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三回:「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,劫劉表烏合之眾,雖數百萬,不足懼也。」 03.《封神演義 》第九三回:「據貧道愚見:今姜尚拒敵孟津,雖有諸侯數百,不過烏合之眾,人各一心,久自離散。只姜文煥兵臨城下,不可以力戰,當以計擒之。」 04.《隋唐演義》第四一回:「自此三人協力,還有都頭唐萬仞、樊建威二人幫助,殺了長白山賊王薄。平原賊郝孝德、孫宜雅、裴長才,雖烏合之眾,亦連兵二十餘萬,虧他們數個英雄并力剿除。」 05.《三俠五義》第一○○回:「趙爵久懷異心,將來國法必不赦宥,就是這些烏合之眾也不能成其大事。我何不將計就計,也上襄陽投在奸王那裡,看個動靜。」
比喻暫時湊合,無組織、無紀律的一群人。貶義。
參考詞語:「烏合之卒、烏集之眾」
「烏合之眾」及「一盤散沙」都是指沒有組織的一群人。
「烏合之眾」側重於組成群眾為臨時湊合,沒有紀律;「一盤散沙」側重於組成分子人心渙散。 |
烏合之眾 一盤散沙 ○ ㄨ 這支抗議隊伍是臨時組成的∼,一聽到警察來了,嚇得四處逃竄。 ㄨ ○ 這次班級對抗賽之所以會輸,就是因為我們像∼,不能團結,人人只顧自己,而忘了全班的榮譽。
管子(?∼西元前644),名夷吾,字仲,春秋齊國潁上人。初事公子糾,後事齊桓公為相。通貨積財,富國強兵,尊周室,攘戎狄,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;輔佐桓公成為霸主,桓公尊為「仲父」。管子奠定齊國的法治思想,著重經濟管理,他曾說:「像烏鴉一樣暫時湊合在一起的人,因為沒有組織、沒有紀律,剛開始什麼都好商量,久了就什麼都看不對眼,互相唾棄。表面上雖然還維持良好的關係,但因為沒有交心,權力不在領導人的手上,而在屬下或幕僚,可說是暫時依附、沒有權勢的領導者。」後來「烏合之眾」被用來比喻暫時湊合,無組織、無紀律的一群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