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「坐以待斃」。見「坐以待斃」條。01.《資治通鑒.卷二八八.後漢紀三.隱帝乾祐二年》:「今國家三道用兵、俱未有功、若以此時翻然改圖、朝廷必喜、自可不失富貴。孰與坐而待斃乎!」02.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七回:「今若不出、坐而待斃矣。某守城、主公當親與決一死戰。」
參考詞語:「坐以待斃」
此處所列為「坐以待斃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。他主張國富兵強的理論、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。《管子.參患》一篇強調了軍隊建設與修明政治、發展經濟應緊密結合。本文主要在說明:擁有廣大的軍隊、卻不得軍心、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;兵器不完備鋒利、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;鎧甲不堅固細密、就和不穿鎧甲的人是一樣的。同理可證、用較短的兵器、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、就等於是「坐以待死」(坐著等死)、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、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、將士的素質、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。後來「坐以待斃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面臨危難、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、只坐等敗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