涓,細小的流水。涓滴,水滴,比喻極微小的錢財或物品。「涓滴歸公」指即使是極微小的錢財或物品,也要上繳給公家,形容為人廉潔。※語或出《清史稿.卷二○.文宗紀》。
01.《清史稿.卷二○.文宗紀》:「近年軍糈浩繁,不得已而借資民力商力。然必涓滴歸公,撙節動用,始得實濟。」(源) 02.清.劉坤一〈自強軍奉調赴東節經布置江防片〉:「李占椿統兵有年,威惠兼施,廉明篤實,於所部各營軍餉截曠銀兩,無不據實開報,涓滴歸公,一洗軍營陋習,操守實為可信。」 03.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二三回:「小姪自己一個錢的薪水不支,以及天天到局裡辦公事,什麼馬車錢,包車夫,還有吃的香煙,茶葉,都是小姪自己貼的。真正涓滴歸公,一絲一毫不敢亂用。」 04.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四回:「小姪情願報效,捐來的錢,涓滴歸公,一個薪水也不敢領。」
形容為人廉潔。
近義:一介不取
「涓滴」是水滴的意思,如晉.李顒〈經渦路作〉詩︰「亢陽彌十旬,涓滴未暫舒。」是形容旱災已久,一點小雨根本沒辦法紓解旱象。又如唐.杜甫〈倦夜〉詩:「重露成涓滴,稀星乍有無。」則是形容夜露深重,積成水滴的情景。後來用「涓滴」形容微少的財物、利益。如唐.柳宗元〈為王京兆賀雨表一〉:「渥澤徒加,涓滴無助。」「歸公」則是歸屬公家的意思,例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○回:「我的產業,攢湊攏來,大約還有七千金,你一總呈出歸公便了。」便是描述要清結財產歸入公家。因此「涓滴歸公」就有即使很少的財物,也要全數歸入公家,形容一個人很廉潔的意思。《清史稿.卷二○.文宗紀》記載咸豐年間,由於盜匪四起,國家軍事費用增加,因此各地紛紛開徵各項稅捐以應付龐大的軍餉支出。然而其中貪汙的情事也很多,皇帝乃下詔告誡官員們要知道這些物資均是取之於民,也要用之於民,即使只是很少的財物,也要全數歸公家所有。後來「涓滴歸公」就用來形容為人廉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