瓜田李下
ㄍㄨㄚ ㄊㄧㄢˊ ㄌㄧˇ ㄒㄧㄚˋ
在瓜田裡不彎身穿鞋、在李樹下不舉手整理帽子。語本無名氏〈君子行〉。後用「瓜田李下」比喻容易引起懷疑的場合。
用法
比喻容易引起懷疑的場合。
用在「遭受質疑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考試時東張西望、就難免有瓜田李下的作弊嫌疑。
- 我處事光明磊落、為所當為、無懼瓜田李下之嫌。
- 這次弊案、凡有瓜田李下之嫌的人、都被警方傳訊了。
- 她做事十分謹慎、絕不讓自己處於瓜田李下的情況中。
- 這事本與我無關、只因瓜田李下、招惹了許多閒言閒語。
- 為了避免瓜田李下惹是非、經理從不單獨與女同事出遊。
- 他是真心誠意在幫助寡嫂的、你們真不應該瓜田李下亂懷疑。
- 他曾出現在案發現場附近、所以警方認為他難脫瓜田李下之嫌。
- 自從先生過世後、為了避免瓜田李下、好交際的她深居簡出、謹言慎行。
辨識
近義:薏苡之謗
參考詞語:「瓜李之嫌、李下瓜田」
典故說明
「瓜田李下」是一句很常見的成語、經常是以「瓜田李下之嫌」的型態出現、可見這句成語和「嫌疑」很有關係。在《樂府詩集.卷三二.相和歌辭七》中收錄了一首〈君子行〉、這首詩就是在告訴世人君子當有的舉止行為、所以開頭幾句就說了:「君子防未然、不處嫌疑間。瓜田不納履、李下不正冠。」意思就是說:君子為人要光明磊落、因此要儘量避開一些會引起別人猜疑的舉止。這種舉止就像走經瓜田、如果彎腰去整理鞋子、就難免會讓人懷疑:是否在借此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?同樣的、走到李子樹下、如果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、難免會讓人起疑:是否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?如果我們走經瓜田不納履、來到李樹下、不正冠、自然就不會引人猜疑了。後來就從這首詩演繹出「瓜田李下」這句成語、成為「惹人嫌疑」的代稱。
書證
- 晉.干寶《搜神記》卷一五:「遇日暮、懼獲瓜田李下之譏。望君之容、必是賢者、是以停留、依憑左右。」
- 《北齊書.卷四二.袁聿修列傳》:「今日仰過、有異常行、瓜田李下、古人所慎、多言可畏、譬之防川、願得此心、不貽厚責。」
- 《三俠五義》第五二回:「我家中並無多餘的房屋、而且又無僕婦丫鬟、使怨女曠夫未免有瓜田李下之嫌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