笑容滿溢,似乎可用雙手捧取。形容笑容滿面的樣子。※語或出《三國演義》第九五回。 △「喜形於色」
01.《封神演義》第三○回:「紂王執一盃酒,笑容可掬來奉賈氏。」 02.《喻世明言.卷三.新橋市韓五賣春情》:「只見那小婦人笑容可掬,接將出來萬福:『官人請裡面坐。』」 03.《警世通言.卷三一.趙春兒重旺曹家莊》:「可成傾了錁兒,兌准一百六十七兩,拿回家來,雙手捧與渾家,笑容可掬。」 04.《醒世恆言.卷三二.黃秀才徼靈玉馬墜》:「那玉娥望見黃生,笑容可掬。」 05.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九:「只見觀察手持一卷書,笑容可掬。」 06.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七:「呂使君聞召,千歡萬喜,打扮得十分俏倬,趨過船來。孺人笑容可掬,迎進艙裏,口口稱謝。」 07.《聊齋志異.卷二.嬰寧》:「生見游女如雲,乘興獨遨。有女郎攜婢,撚梅花一枝,容華絕代,笑容可掬。生注目不移,竟忘顧忌。」 08.《隋唐演義》第三一回:「治兒將身一閃,徐徐收住寶劍,恍如雪堆銷盡,現出一個美人來的模樣,……望他走來,仍舊衣裳楚楚,笑容可掬。」 09.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七回:「方六老爺笑容可掬,同他站在一處,伏在欄杆上看執事。」 10.《紅樓夢》第一一八回:「賈蘭進來,笑容可掬的給寶玉、寶釵請了安,問了襲人的好。」 11.《鏡花緣》第二回:「還有那小兔子,站在旁邊,正自躲懶,忽然看見鳳凰手下那只癩鷹,惟恐鷹來捉他,登時使出無窮身段,扭扭躡躡,向著癩鷹笑容可掬,百般跳舞。」 12.《蕩寇志》第四四回:「只見劉廣夫人一齊出來,笑容可掬,稱謝不已。」 13.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一回:「只見安老爺站在台階兒上,笑容可掬的把手一拱,說道:『列位壯士請起。』」 14.《三俠五義》第七七回:「只見那三旬的連忙執壺,滿斟了一盃,笑容可掬,捧至白五爺跟前。」 1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九回:「借軒接在手裡,顛了一顛,笑容可掬的說道:『這個怎生好受你的?』」
形容笑容滿面的樣子。
參考詞語:「喜容可掬」
「笑容可掬」及「喜形於色」都有喜悅表現在臉上的意思。
「笑容可掬」側重於強調外表上的喜悅,並不一定有可喜之事,可用在交際或職業場合;「喜形於色」側重於強調發自於內心,並且無法抑止的表現出喜悅,用在有可喜之事發生時。 |
笑容可掬 喜形於色 ○ ㄨ 售貨小姐∼地走過來,親切地為我們服務。 ㄨ ○ 一知道加薪有望,大夥不免∼。
「笑容可掬」的「掬」是用兩手捧取的意思。臉上笑容多到似乎可以用手捧取,也就是笑容滿溢,所以「笑容可掬」是用來形容笑容滿面的樣子。明代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有一段故事:三國時蜀、魏交戰,蜀相諸葛亮得知魏國起用司馬懿為將帥,於是派兵駐守街亭要地。諸葛亮再三叮嚀統領的馬謖要靠山近水紮營,並且命令王平跟隨輔佐。豈料馬謖剛愎自用,不聽王平勸諫,竟紮營於山頂,因此被魏將張郃所敗,而街亭失守。諸葛亮一得知敗戰的消息,便將駐守城中的大軍分撥成幾批,有的前往營救,有的到後方準備糧草,城中士兵只餘二千五百名左右。正當此時,司馬懿卻領十五萬大軍前來攻城,蜀國官員都大驚失色,不知所措。由於諸葛亮深知司馬懿為人謹慎,所以故布疑陣,傳令士兵將城上旌旗全部隱藏,並將城門大開,每個城門只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,在那灑掃街道。諸葛亮自己則是梳洗一番,帶著兩個隨侍的小童僕,在城牆上彈琴,一付從容不迫的樣子。魏國前鋒來到城下,看到這付景象,覺得事有蹊蹺,不敢再前進,敢緊回報予司馬懿。司馬懿不信,令軍隊停在原地,自己騎著快馬到城前眺望。一看之下,果然不假,諸葛亮高坐城樓之上,笑容滿面地彈琴,左右各站一個小童,一個手捧寶劍,一個拿著拂塵驅趕蚊蠅。城內百姓則是低頭灑掃,完全沒有禍到臨頭的驚慌。司馬懿見狀,以為諸葛亮是要誘敵深入,城內必有伏兵,於是決定暫且退兵。諸葛亮料想司馬懿當會整軍再來攻,便趁著魏軍退兵的空檔,帶著全城百姓與軍士,棄守西城,退入漢中。而他在這場交戰中,不費一兵一卒便以計退兵,不但在當時令人驚嘆,後世更有人作詩讚曰:「瑤琴三尺勝雄師,諸葛西城退敵時。十五萬人回馬處,土人指點到今疑。」而諸葛亮在大敵當前時,猶能「披鶴氅,戴綸巾」,「笑容可掬,焚香操琴」,那一派悠閒瀟灑、處變不驚的風範,也讓後世景仰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