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語本改為《易經.乾卦.文言》:「子曰:『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』」後用以比喻彼此志趣、意氣相投。明.李贄〈富莫富於常知足〉:「朋來四方,聲應氣求,達之至也。」也作「聲求氣應」。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41225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