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袍,皇帝所服之袍。「黃袍加身」指被擁戴為皇帝。#典出《宋史.卷一.太祖本紀》。
01.《宋史.卷二四六.宗室列傳.鎮王竑》:「寶慶元年正月庚午,湖州人潘壬與其弟丙謀立竑,竑聞變匿水竇中,壬等得之,擁至州治,以黃袍加身。」 02.《水滸後傳》第一回:「黃袍加身御海宇,五代紛爭從此止。」 03.清.褚人獲《堅瓠首集.卷一.菊花詩》:「但滿城戴金甲,不過擾亂一番。而穿就黃金甲,豈非黃袍加身之象!」 04.《野叟曝言》第七四回:「快活,快活!既知道了黃袍加身,袖中禪詔,都是太宗做的把戲,把向來疑心太祖的念頭,消釋盡情。」
指被擁戴為皇帝。
參考詞語:「加體黃袍、黃袍加體」
「黃袍」是指黃色的袍子,古時官員與人民都可以穿著。隋代以後,皇帝經常穿著黃袍。唐高祖時,明令禁止士人庶民穿著,黃袍就成了皇帝的專用服裝。「黃袍加身」就是身上穿了黃袍,也就是被擁立為皇帝的意思,典故出自《宋史.卷一.太祖本紀》。五代時,趙匡胤為後周太尉,奉命帶兵抵抗外族的入侵。當軍隊駐紮在陳橋鎮時,部下們拿出一件黃袍,為趙匡胤穿上,並且擁戴他為帝王,成為宋代皇帝,開始了宋朝的歷史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黃袍加身」,用來指被擁戴為皇帝。在另外一篇《宋史.卷二四六.宗室列傳.鎮王竑》中,鎮王竑也同樣被湖州人潘壬等人帶至州治,被「黃袍加身」,用的就是擁立為王的意思。《水滸後傳》第一回:「黃袍加身御海宇,五代紛爭從此止。」則是說明了自從趙匡胤被擁立為皇帝後,一直紛紛擾擾的五代就從此結束了,終止了一段長期分崩離析的時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