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《敦煌變文集新書.卷六.㠠山遠公話》:「無形者,不立性處不見性,如水中之月,空裡之風,萬法皆無,一無所有,此即名為無形。」(源) 02.五代漢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三.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》:「逮旬日,鈞異其事,馳往舊遊訪之,則向之花竹一無所有,但見頹垣壞棟而已。」 03.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九:「來人不肯便信,僧家把棺木撬開,與他看,只見是個空棺,一無所有。」 04.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二:「看看家人,多四散逃去,剩得孑然一身,一無所有了。還虧得識得幾個字,胡亂在這主家教他小學生度日而已。」 05.明.無名氏《贈書記》第六齣:「衛丞相分付,說不要放走了他家人犯,不想來到這里(裡),抄沒得個空囊,家中一無所有。」 06.《聊齋志異.卷六.山神》:「李亦伏匿坎窞中,既而起視,則肴酒一無所有,惟有破陶器貯溲浡,瓦片上盛蜥蜴數枚而已。」 07.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「我除了行李被褥之外,一無所有,只有一個枕箱,內有殘書幾本。」 08.《紅樓夢》第四五回:「我是一無所有,吃穿用度,一草一紙,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。」
什麼都沒有。
參考詞語:「了無所有、渾無所有」
「一無所有」就是什麼都沒有。見用於敦煌變文《㠠山遠公話》。《㠠山遠公話》是一則記載僧人惠遠生平事蹟的故事。文中,善慶即是惠遠,他為宰相崔相公解釋何為「無形」:「佛法是無形的,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,憑空生起的風,是虛無空泛難以捉摸的。」原文中就用「萬法皆無,一無所有」來表示「無形」。又如五代漢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三.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》:「逮旬日,鈞異其事,馳往舊遊訪之,則向之花竹一無所有,但見頹垣壞棟而已。」鈞回到當日宴客的地方,之前的花卉、松竹都不見了,看到的卻是倒塌的牆、傾毀的房屋。引文中「一無所有」,也是指什麼都沒有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