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三頭六臂」之「六臂」,原作「八臂」,指有三顆頭、八條臂膀,為一種天神的長相。語本《法苑珠林.卷五.六道篇.脩羅部.述意部》。後用「三頭六臂」比喻人本領大,力強可畏。 △「神通廣大」
01.《景德傳燈錄.卷一三.汾州善昭禪師》:「三頭六臂驚天地,忿怒那吒撲帝鍾。」 02.元.無名氏《馬陵道》第四折:「總便有三頭六臂天生別,到其間那裡好藏遮。」 03.明.張鳳翼《灌園記》第八齣:「那燕軍久客在外,一定想家,就都散了,止剩下一個樂毅,就有三頭六臂,也幹得甚事?」 04.《警世通言.卷四○.旌陽宮鐵樹鎮妖》:「變作個天神模樣,三頭六臂,黑臉獠牙。」 05.《醒世恆言.卷一三.勘皮靴單證二郎神》:「料他也只是一個人,沒有三頭六臂,只要尋他些破綻出來,便有分曉。」 06.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「幾個飛狠的莊客走將攏來,多是有手段的強盜頭,一刀一個。遮莫有三頭六臂的,也只多費得半刻工夫。」 07.《紅樓夢》第八三回:「這樣大門頭兒,除了奶奶這樣心計兒當家罷了。別說女人當不來,就是三頭六臂的男人還撐不住呢。」 08.《鏡花緣》第五二回:「他又不曾生出三頭六臂,無非也是一個肉人,怕他怎的!」 09.《鏡花緣》第五二回:「他那伶牙俐齒,若談起文來,比那三頭六臂還覺利害。」 10.《孽海花》第一○回:「曾侯夫人也是個人,難道她有三頭六臂麼!」
比喻人本領大,力強可畏。
反義:一無所長
參考詞語:「三頭八臂」
「三頭六臂」原作「三頭八臂」,為佛家用語,指阿修羅神的長相,生有三顆頭顱,八條臂膀,《法苑珠林.卷五.六道篇.脩羅部.述意部》便說:「並出三頭,重安八臂」。阿修羅為梵語Asura的音譯。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,在佛教中認為雖屬天界,但無天人的德行,性情險詐,所以稱「非天」。而又因其體形高大,力大無比,故其「三頭八臂」之形象亦有力量強大的象徵,但後來「八臂」多作「六臂」,「三頭六臂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人本領大,力強可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