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召喚風雨的法力。※語或出宋.孫覿〈罨畫谿行〉詩四首之一。後亦用「呼風喚雨」來比喻人神通廣大、影響力深遠。
01.宋.孫覿〈罨畫谿行〉詩四首之一:「罨畫谿頭烏鳥樂,呼風喚雨不能休。 」(源) 02.元.高文秀《襄陽會》第三折:「聞知師父窮經五典,善曉三綱,懷揣日月,袖褪乾坤,呼風喚雨軍兵敗,師父那神機玅策破曹公。」 03.《西遊記》第四八回:「鱖婆拜謝了,道:『久知大王有呼風喚雨之神通,攪海翻江之勢力,不知可會降雪?」 04.《警世通言.卷四○.旌陽宮鐵樹鎮妖》:「二龍與真君混戰,未分勝敗。忽翻身騰在半空,卻要呼風喚雨,飛砂走石,來捉真君。」 05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八九回:「久在京師潛住,又娶了一個紅羅女為妻,剪草為馬,撒豆成兵,呼風喚雨,移斗換星,駕雲噴霧,無所不為。」 06.《濟公傳》第二三九回:「他老人家善會呼風喚雨,撒豆成兵,搬山挪海,五行變化。」
指人有召喚風雨的法力。&比喻人神通廣大、影響力深遠。
參考詞語:「喚雨呼風」
風雨的出現本來是自然界的現象,要是有人能「呼風喚雨」,要風雨就有風雨,那就得具有法力了。這句成語出現較早的文獻,可以在宋代詩人孫覿的〈罨畫谿行〉詩看到。孫氏這首詩寫罨畫谿的自然風貌自然風貌,用文字勾勒出一幅江南春天的彩色畫。而其中這一首,詩人用江南隨處可見的池塘、小溪為背景,在溪水淙淙中牯牛溪中戲水,雉鳥林中穿梭,楊柳垂條,雞犬聲相聞,充分描繪出江南水鄉澤國恬淡悠閒的農村自然風光,也讓生活其中的農家顯現與世無爭的清淡幽靜。這首詩中的「罨畫谿頭烏鳥樂,呼風喚雨不能休」更是將江南地區山雨欲來,烏鳥嬉春的景象,描繪得淋漓盡致。烏鳥彷彿有將風雨召喚來去的神通本領。「呼風喚雨」要具法力,所以在戲曲小說中常用來描述法術高明,後來「呼風喚雨」也被用來比喻人神通廣大、影響力深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