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,讚許、稱是。「不可一世」指人驕橫自大,目空一切,以為他人無與倫比。#語出宋.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五。
01.宋.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五:「荊公少年,不可一世士,獨懷刺候濂溪,三及門而三辭焉。」(源) 02.明.焦竑《玉堂叢語.卷八.簡傲》:「(王廷陳)為翰林庶吉士,詩已有名,其意不可一世,僅推何景明,而好薛蕙、鄭善夫。」 03.清.洪亮吉〈四哀詩序〉:「授經之席,移市門而便沽;問奇之酒,呼里魁而對飲。推其梗概,實不可一世焉。」 04.清.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卷六:「杭州陸璣,道光間名諸生也。豪於飲,能詩文,且善畫,恃才傲物,不可一世。遇才名出己右者,必力折之。」 05.清.張篤慶〈鸚鵡洲哀辭〉:「當筵落筆賦鸚鵡,生平謾罵膺碪俎。不可一世橫千古,乾坤跼蹐歸黃土。」 06.《孽海花》第三四回:「圓圓的臉盤,兩目炯炯有光,於盎然春氣裡,時時流露不可一世的精神。」
指人驕橫自大,目空一切,以為他人無與倫比。貶義。
近義:目中無人、目空一切、目無餘子、妄自尊大、自命不凡、自高自大、唯我獨尊
參考詞語:「不屑一世、不肯一世」
根據宋代羅大經撰寫的《鶴林玉露》記載,王安石年少時,狂傲自滿,以為無人能及。他曾經帶著名片登門求見理學家周敦頤,結果一連三次都被拒絕在門外。王安石因此滿懷怨恨,不再上門求見。作者羅大經認為,周敦頤想挫王安石的銳氣,沒有什麼不對,但一連拒絕三次是過分了些。假使王安石能跟隨周敦頤學習,矯正偏頗的觀念,就不會有煩苛擾民的新法產生。「不可一世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,用來指人驕橫自大,目空一切,以為他人無與倫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