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不屈不撓

ㄅㄨˋ ㄑㄩ ㄅㄨˋ ㄋㄠˊ
  1. 撓,彎曲。不屈不撓形容不因為壓力或困難而屈服
    [例]他憑著一股不屈不撓的精神,終於打破世界紀錄。

不屈不撓

ㄅㄨˋ ㄑㄩ ㄅㄨˋ ㄋㄠˊ
  1. 不因為受阻礙而屈服。如:「他憑著一股不屈不撓的精神,終於在藝壇求得一席之地。」

不屈不撓

ㄅㄨˋ ㄑㄩ ㄅㄨˋ ㄋㄠˊ

「不屈不撓」之「」、典源作「」。「」義同「」。「不屈不撓」指意志堅毅、不肯屈服語本《荀子.法行》。 百折不撓

用法

指意志堅毅、絕不屈服。

用在「意志堅定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我們要不屈不撓地對抗強權、爭取最後勝利。
  2. 在困境中能不屈不撓、堅持到底的人、就會是成功者。
  3. 他所以能登上聖母峰、完全是來自那份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毅力。
  4. 面對困難、他這種不屈不撓、百折不回的態度、正是我們所佩服的。
  5. 雖然歷經多次失敗、他仍不屈不撓地埋首苦幹、終於完成這件曠世傑作
  6. 他的先天條件並不佳、但憑著不屈不撓的意志、堅持苦練、終於成為一名優秀的選手。

辨識

近義:百折不撓堅忍不拔

反義:一蹶不振半途而廢

參考詞語:「不屈撓、不阿不撓

撓、音ㄋㄠˊ。屈服的意思。不可寫作「饒」。

典故說明

先秦儒家以孔子、孟子、荀子為代表、在《荀子》書中記載了一段孔子與門下弟子子貢的對話。子貢問:「為什麼君子重視玉而輕視珉呢?難道是因為玉少而珉多嗎?」孔子答道:「欸!賜啊、這是什麼話呢!君子怎麼會因為數量多就輕視、數量少就看重呢?君子重視玉石、是因為玉石可拿來比擬君子的品德。玉石溫潤而有光澤、就好像仁;堅固而有文理、好比智;剛強不屈、就好像義;有稜角卻不會割傷人、好比有德行的人;即使折斷它也不會彎曲、就像勇;玉的瑕疵都顯露於外、便是誠信;敲打玉石、聲音清脆遠揚、就像美好的言辭。所以即使珉有鮮艷的花紋、也比不上玉石的潔白明亮。這便是君子重視玉石的原因啊!」後來這裡的「折而不橈」演變成「不屈不撓」這句成語用來指意志堅毅不肯屈服。

書證

  1. 宋.何夢桂〈章明甫詩序〉:「然其悲壯憤烈、逸氣橫出、讀之如聽武昌笛、如聞雍門琴、……。吾是以悲子所遭若是困踣、而其志卒不屈不撓也。」
  2. 元.舒頔〈朱萬戶勦寇序〉:「處大事、立大功。昭昭於時、不屈不撓、為生民除禍、為國家宣力。」
  3. 元.郝經〈擊蛇笏賦〉:「是仲之以直道詒厥子孫、俾萬世如矢者不屈不撓。拔邪樹正、賞善誅惡、無時而已也。」
  4. 明.鄒元標〈明純孝篤學封文林郎福建道監察御史簡菴湯先生墓表〉:「士群而訴於督學直指。……。直指辭色甚厲、假它威恫喝之。先生庭辯不屈不撓、直指卒無以屈先生正議。」
  5. 明.陳獻章〈書玉枕山詩話後〉:「(予)聞其論學多舉古人成法、由濂、洛、關、閩以上達洙、泗。尊師道、勇擔荷、不屈不撓、如立千仞之壁、蓋一代之人豪也。」
  6. 明.趙撝謙《趙考古文集.卷二.造化經綸說.直》:「志義不屈不撓、詞色不佞不諛。」
  7. 《黃繡球》第二九回:「教皇捉了他問、他在堂上不屈不撓、定歸開出信教自由的理路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不屈不撓」

有提到「不屈不撓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