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不阿不撓

ㄅㄨˋ ㄜ ㄅㄨˋ ㄋㄠˊ

奉承、不屈服。義近「不屈不撓」。見「不屈不撓」條。01.明.朱之瑜《朱舜水集.卷一七.雜著.直內軒》:「直者不阿不撓,無偏無倚,在心為正,於德為中,其身有不修者乎?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不屈不撓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不屈不撓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先秦儒家以孔子、孟子、荀子為代表,在《荀子》書中記載了一段孔子與門下弟子子貢的對話。子貢問:「為什麼君子重視玉而輕視珉呢?難道是因為玉少而珉多嗎?」孔子答道:「欸!賜啊,這是什麼話呢!君子怎麼會因為數量多就輕視,數量少就看重呢?君子重視玉石,是因為玉石可拿來比擬君子的品德。玉石溫潤而有光澤,就好像仁;堅固而有文理,好比智;剛強不屈,就好像義;有稜角卻不會割傷人,好比有德行的人;即使折斷它也不會彎曲,就像勇;玉的瑕疵都顯露於外,便是誠信;敲打玉石,聲音清脆遠揚,就像美好的言辭。所以即使珉有鮮艷的花紋,也比不上玉石的潔白明亮。這便是君子重視玉石的原因啊!」後來這裡的「折而不橈」演變成「不屈不撓」這句成語用來指意志堅毅不肯屈服。

書證

  1. 明.朱之瑜《朱舜水集.卷一七.雜著.直內軒》:「直者不阿不撓,無偏無倚,在心為正,於德為中,其身有不修者乎?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不阿不撓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