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不時之需

ㄅㄨˋ ㄕˊ ㄓ ㄒㄩ
  1. 臨時或預料之外的需用。
    [例]出外旅遊時,可以隨身攜帶一些藥品,以備不時之需。

不時之需

ㄅㄨˋ ㄕˊ ㄓ ㄒㄩ
  1. 隨時的需用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一回:「饒鴻生卻毫不介意,趕著寫信到家裡匯出二萬銀子,以備路上不時之需。」也作「不時之須」。

不時之需

ㄅㄨˋ ㄕˊ ㄓ ㄒㄩ

「不時之需」之「」、典源作「」。「」義同「」。指隨時的需用語本宋.蘇軾〈後赤壁賦〉。

用法

指隨時的需用。

用在「可能需求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平日做好準備、碰上不時之需時、就不會手忙腳亂。
  2. 旅遊在外、他總是隨身攜帶急救箱、以備不時之需。
  3. 天空看起來陰陰的、說不定會下雨、你該帶把傘、以備不時之需。
  4. 媽媽總是在銀行戶頭裡留一筆錢、以備日後有不時之需、可以隨時取用。
  5. 近來天氣乾旱、隨時有限水的可能、所以社區安裝了大型水塔、以備不時之需。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不時之須

典故說明

「不時之需」原作不時之須」、見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〈後赤壁賦〉。北宋神宗朝、蘇軾遭人誣陷獲罪、被貶謫至黃州(今湖北省黃岡縣)。在此期間、蘇軾常四處遊覽、曾兩次遊於城外的赤壁磯、並將此地喻為三國古戰場赤壁、借以興發思古之悠情、寫下傳頌千古的〈前赤壁賦〉與〈後赤壁賦〉。〈前赤壁賦〉寫於秋季、文中借肅颯之景抒發撫今追昔的感慨;〈後赤壁賦〉作於冬季、文中則借滄桑景物抒發胸中悲涼之意。「不時之須」一語即見於〈後赤壁賦〉、文中描述:蘇軾與兩位好友在夜間漫步、舉頭見到月色美好、於是起了酒興。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鮮魚可以下酒、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、他的妻子說:「我有斗酒、藏之久矣、以待子不時之須。」意思是說:我早就藏了好酒、好讓你隨時取用。後來「不時之需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指隨時的需用。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質的〈論吏民劄子〉:「監司不卹郡縣、故嘗有不時之需、稍緩則符檄紛紛、逼切則急于星火。」其中「監司」為宋代職官名、負責監察地方屬吏。這整句話的意思是:監司不知體恤地方、會隨時提出需求、並強迫地方配合、地方若不能及時因應、就會遭到糾舉彈劾。「不時之需」在此則指隨時提出讓人無法預料的需求。

書證

  1. 宋.王質〈論吏民劄子〉:「監司不卹邵縣、故嘗有不時之需、稍緩則符檄紛紛、逼切則急于星火。」
  2. 《明史.卷二五六.畢自嚴列傳》:「況內供召買、宣、大撫賞、及一切不時之需、又有出常額外者。」
  3. 明.李承勛〈豐財用材疏〉:「行糧料草、師出無常、此每鎮不時之需、難以逆而知者也。」
  4. 清.李漁《閒情偶寄.卷一二.飲饌部.穀食.麵》:「雞、魚、蝦三者之中、惟蝦最便、屑米為麵、勢如反掌、多存其末、以備不時之需。」
  5. 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一回:「饒鴻生卻毫不介意、趕著寫信到家裡匯出二萬銀子、以備路上不時之需。」
  6.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回:「那個稿子、他又謄在冊子上、以備將來不時之需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不時之需」

有提到「不時之需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