負擔繁重,路途遙遠。比喻長期肩負重大的任務。語出《論語.泰伯》。 △「負重致遠」
01.《論語.泰伯》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」(源) 02.《商君書.弱民》:「背法而治,此任重道遠而無馬牛(秦本馬牛字倒),濟大川而無舡楫也。」 03.漢.劉向《說苑.卷二.臣術》:「任重道遠以險,而牛何以肥也?」 04.《後漢書.卷二○.祭遵列傳》:「(祭遵)臨死遺誡牛車載喪,薄葬洛陽。問以家事,終無所言。任重道遠,死而後已。」 05.《韓詩外傳》卷一:「任重道遠者,不擇地而息;家貧親老者,不擇官而仕。」 06.唐.韓愈〈省試顏子不貳過論〉:「知高堅之可尚,忘鑽仰之為勞,任重道遠,竟莫之致。」 07.《宋史.卷四三四.儒林列傳.呂祖謙》:「其所講畫,將以開物成務,既臥病,而任重道遠之意不衰。」
比喻長期肩負重大的任務。
反義:避難就易
參考詞語:「道遠任重」
「任重道遠」即責任重大,要走的路途又很遠,見於《論語.泰伯》中曾子所說的話。曾子為孔子學生,以發揚孔子仁道為己任,而關於孔子仁道的詮釋,或說愛人,或說忠恕,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談行仁,其基本的精神都是必須「兼善天下」。曾子覺得這個任務十分艱鉅,並且一旦擔負起,便至死方休,所以他感慨道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:讀書人不能不使心志寬廣堅忍,因為他負擔著重責大任,而且要必須行走極遠的路程。後來「任重道遠」演變為一句成語,用來比喻長期肩負重大的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