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主獨攬權勢,專行賞罰。語本《書經.洪範》。後用「作威作福」指仗著權勢欺壓別人。 △「橫行霸道」
01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四三回:「他卻道指了提牢名色宿在監中,在珍哥面前作威作福。」 02.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「平日嫌趙氏裝尊,作威作福,這時偏要領了一班人來房裡說:『大老爹吩咐的話,我們怎敢違拗?』」 03.《紅樓夢》第七一回:「只哄著老太太喜歡了,他好就中作威作福。轄治著璉二爺,調唆二太太,把這邊的正經太太倒不放在心上。」 04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三回:「那帳房本來是羅魏氏的胞兄,合宅人都叫他舅太爺。平日仗著妹子信用,作威作福,連羅榮統都不放在眼裡。」
仗著權勢欺壓別人。貶義。
參考詞語:「並作威福、作福作威」
「作威作福」及「橫行霸道」都有任意妄為的意思。
「作威作福」側重於憑藉權勢而膽大妄為;「橫行霸道」側重於蠻橫不講理而為所欲為。 |
作威作福 橫行霸道 ○ ㄨ 這種人對上低聲下氣,對下∼,是標準的小人作風。 ㄨ ○ 這些流氓依仗暴力、∼的行徑,已引起了公憤。
「作威作福」原作「作福作威」。周武王滅殷朝後二年,前往拜訪箕子,請教如何制定為政的基本規範。箕子回答一共有九類大法,分別是:五行、敬用五事、農用八政、協用五紀、建用皇極、乂用三德、明用稽疑、念用庶徵、嚮用五福,威用六極。其中第六類的「三德」,一是正人的曲直,二是剛強能立事,三是和柔能治,用這三種德行來治理人民。只有君主擁有賞賜臣下、使用刑罰、享受美食的權利。臣子則沒有這些權利,否則將會給家裡帶來災禍,還會危及國家安全。箕子所說的這段話見載於《書經.洪範》,後來「作威作福」這句成語,就從原文「臣無有作福、作威」演變而出,用來指仗著權勢欺壓別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