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爭先恐後

ㄓㄥ ㄒㄧㄢ ㄎㄨㄥˇ ㄏㄡˋ
  1. 競相搶先唯恐落後。
    [例]搭乘公共汽車要依序排隊,不可爭先恐後。

爭先恐後

ㄓㄥ ㄒㄧㄢ ㄎㄨㄥˇ ㄏㄡˋ
  1. 競相搶先而不肯落後。如:「搭乘公共汽車不爭先恐後,才能表現秩序之美。」也作「恐後爭先」。

爭先恐後

ㄓㄥ ㄒㄧㄢ ㄎㄨㄥˇ ㄏㄡˋ

爭先」、爭著在前。語出《左傳.襄公二十七年》。「恐後」、惟恐落於他人之後。語本《漢書.卷一四.諸侯王表》。「爭先恐後」指競相爭先、惟恐落後。

用法

指競相爭先、惟恐落後。

用在「搶前爭先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搭乘公車依序上下、不可爭先恐後。
  2. 戲院散場請依序離開、不可爭先恐後。
  3. 打開柵門、賽馬就爭先恐後地衝了出去。
  4. 大雨過後、新苗爭先恐後地從土壤中冒了出來。
  5. 民眾都已養成排隊的習慣、爭先恐後的情景已不復見。
  6. 外面忽然鑼鼓喧天、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跑出去看熱鬧。
  7. 一聽說百貨公司大拍賣、很多人便爭先恐後地前往搶購
  8. 明星一出現、記者們就爭先恐後地提出各種問題、要他回答。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恐後爭先

典故說明

「爭先恐後」係由「爭先」及「恐後」二語組合而成。 「爭先」是出自《左傳.襄公二十七年》、提到晉國與楚國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。晉國人認為:晉國一向是諸侯的盟主、從來沒有其他國家在晉國之前歃血的。楚國人認為:晉國和楚國的地位是對等的、如果讓晉國一直在先、這就是楚國比晉國弱小了。而且晉國、楚國交換著主持諸侯的結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、怎能說晉國一直是盟主呢?因雙方爭執不下、於是叔向對趙孟(二人均為晉國臣子)說:「諸侯是歸服於晉國的德行、不是歸服於晉國是否主持盟會。你致力於修明德行、不要去爭搶歃血的先後。諸侯結盟、小國本就應有一個出來負責結盟諸種事物的、此次就讓楚國做為晉國的小國、不也可以嗎?」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。 「恐後」是出自於《漢書.卷一四.諸侯王表》、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、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、國力衰微、因而心生貪念、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、行使命令。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、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、爭相奉上印璽、惟恐落於他人之後、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、極盡諂媚、真是令人感到悲哀!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「爭先恐後」、指競相爭先、惟恐落後。

書證

  1. 宋.董煟《救荒活民書.卷二.不抑價》:「于是商賈聞之、晨夕爭先惟恐後。」
  2. 明.唐順之〈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〉:「於此之時、彬彬雅雅、爭先恐後、何其盛耶?」
  3. 清.和邦額《夜譚隨錄.卷一.香雲》:「侍女曳羅綺者數十百人、莫不妖冶、順承指顧爭先恐後。」
  4. 《宦海》第一四回:「眾人聽了、雖然吃了一驚、卻大家都是要錢的心勝、哪裡肯住、一個個爭先恐後的直搶上來。」
  5. 清.陸隴其〈懸賞購盜示〉:「如是、則人人賈勇、莫不爭先恐後。」
  6.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二回:「所以一聽了這話、便都爭先恐後的去了、督辦要阻止也來不及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爭先恐後」

有提到「爭先恐後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