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信口開河

ㄒㄧㄣˋ ㄎㄡˇ ㄎㄞ ㄏㄜˊ
  1. 不加思索的隨意亂說
    [例]他時常信口開河,以致於無法取得同事們的信任。

信口開河

ㄒㄧㄣˋ ㄎㄡˇ ㄎㄞ ㄏㄜˊ
  1. 不加思索的隨意亂說。《孤本元明雜劇.漁樵閑話.第一折》:「似我山間林下的野人,無榮無辱,任樂任喜,端的是信口開河,隨心放蕩,不受拘束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三回:「賈蓉只管信口開河,胡言亂道之間,只見他老娘醒了,請安問好。」也作「信口開喝」、「信口開合」。

信口開河

ㄒㄧㄣˋ ㄎㄡˇ ㄎㄞ ㄏㄜˊ

「信口開河」之「」、典源作「」。任由嘴巴隨意開合、指不加思索地隨口說出。語或本元.關漢卿《魯齋郎》第四折。後用「信口開河」比喻隨口亂說信口雌黃

用法

比喻隨口亂說。

用在「隨口亂說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他是信口開河胡謅的、可別輕信。
  2. 向來喜歡信口開河、可別太在意了。
  3. 我這篇文章字字有據、絕非信口開河。
  4. 在證人席上、可由不得你信口開河!
  5. 你信口開河慣了、可別怪沒人相信你。
  6. 他信口開河的話、怎能當做證據、給人定罪?
  7. 這是事實、並不是我信口開河、隨便亂說的。
  8. 像他這樣信口開河、將來當選政見要如何兌現
  9. 人無信不立、若是養成信口開河的惡習、必惹人厭。
  10. 這種人命關天的事、千萬不可信口開河、隨意誣賴人。
  11. 大伙明知這是他信口開河、胡編的故事、但就是百聽不厭。

辨識

近義:一簧兩舌口不擇言信口雌黃胡言亂語胡說八道

反義:言之鑿鑿言必有據

參考詞語:「信口開合、信口開喝

典故說明

「信口開河」原或作「信口開合」。本指任由嘴巴開合、不加思索地隨口說出。此語常見於元代戲曲中。例如關漢卿的《魯齋郎》雜劇、提到宋朝時候、有個惡霸魯齋郎、他依仗著官威權勢、到處橫行不法、由於皇上對他十分寵幸、因此無人治得了他。魯齋郎先是霸占了銀匠李氏之妻、李姓銀匠因告狀無門、而昏倒在路旁、被張珪救起、兩人因而結拜為兄弟。後來有一天魯齋郎遇見了張珪之妻、見其妻貌美、心生貪念、於是又逼張珪將妻子送給他、然後再將李銀匠之妻賜與張珪為妻。後來李銀匠找張珪、意外的在張珪家中看到了自己的妻子、兩人相擁痛哭。張珪眼看別人夫妻重聚、而自己卻妻離子散、於是心灰意冷、將家產全數留給了李銀匠夫婦、自己則前往道觀出家去了。後來包拯為民除害、智斬了魯齋郎、李銀匠和張珪也得以發洩心裡的憤恨。包拯因此勸張珪還俗、重振家業、但是張珪卻已心如死灰、說明自己自從出家後、就再也沒想過要重回塵世的生活、儘管包拯隨口說出、瑣碎囉嗦地說了一番、也都無法說動他的心、堅決不肯還俗。後來「信口開合」演變成「信口開河」、合、河音同、「開河」大概指話如河水般洩出。所以可用來比喻隨口亂說。「信口開河」較早的書證出自於《孤本元明雜劇.漁樵閑話.第一折》:「似我山間林下的野人、無榮無辱、任樂任喜、端的是信口開河、隨心放蕩、不受拘束。」

書證

  1. 元.無名氏《漁樵閑話》第一折:「似我山間林下的野人、無榮無辱、任樂任喜、端的是信口開河、隨心放蕩、不受拘束。」
  2. 《紅樓夢》第三九回:「村姥姥是信口開河、情哥哥偏尋根究底。」
  3. 《紅樓夢》第六三回:「賈蓉只管信口開河、胡言亂道之間、只見他老娘醒了、請安問好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信口開河」

有提到「信口開河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