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倒行逆施

ㄉㄠˋ ㄒㄧㄥˊ ㄋㄧˋ ㄕ
  1. 行事或措施違背常道。
    [例]平日倒行逆施,作惡多端的人,總有一天會遭到報應

倒行逆施

ㄉㄠˋ ㄒㄧㄥˊ ㄋㄧˋ ㄕ
  1. 不遵常理行事。後比喻違背社會俗尚,胡作非為的罪惡行徑。《史記.卷六六.伍子胥列傳》:「吾日暮途遠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」《漢書.卷六四上.主父偃傳》:「丈夫生不五鼎食,死則五鼎烹耳;吾日暮,故倒行逆施之。」也作「逆行倒施」。

倒行逆施

ㄉㄠˋ ㄒㄧㄥˊ ㄋㄧˋ ㄕ

不按照情理行事。語本《史記.卷六六.伍子胥列傳》。後用「倒行逆施」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徑。

用法

比喻不按照情理行事。&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為。

用在「不循情理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蠻橫胡為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他受到長官的器重、前途看好、卻倒行逆施、避俗隱居起來
  2. 這件工程能夠完成、大家都認為局長當居首功、想不到他卻倒行逆施、宣布退休。
  3. 為政者若是倒行逆施、必將受到人民唾棄
  4. 他在任時的倒行逆施、導致他今日的失敗
  5. 他平日倒行逆施、作惡多端、一定會遭到報應
  6. 自作孽不可活、像這般倒行逆施的惡徒、必遭法律制裁。
  7. 古代凡是橫征暴斂、倒行逆施的昏君、終究是要被推翻的。

辨識

近義:逆理違天胡作非為逆理違天、悖禮犯義

反義:順天應人

參考詞語:「逆施倒行、逆行倒施

典故說明

據《史記.卷六六.伍子胥列傳》載、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、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。伍子胥逃離楚國之前、曾對他的好友申包胥說:「我一定要滅亡楚國!」申包胥也說:「如果你滅了楚國、我也一定會復興楚國。」後來伍子胥在吳國受到吳王闔廬的賞識幫助吳國振興國勢、成為一方的霸主。但是在伍子胥的心中、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害父兄之仇。後來楚國攻伐蔡國、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帶領吳兵攻打楚國、屢戰屢勝、終於攻下楚國的郢都。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、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、鞭笞平王的屍骨。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、就託人指責伍子胥說:「你雖是為了報父兄之仇、但也做得太過分了、難道你忘了也曾是楚國的臣子嗎?」伍子胥也託那人轉告申包胥、說:「我有生之年報不了仇、就像太陽快下山了、要走的路卻還很遙遠、我怕等不及了、所以只好做出違背情理的事情。」伍子胥以「倒行而逆施之」說自己不按情理行事、後來「倒行逆施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徑。

書證

  1. 《史記.卷六六.伍子胥列傳》:「吾日莫途遠、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」(源)
  2. 唐.李白〈天馬歌〉:「鹽車上峻阪、倒行逆施畏日晚。」
  3. 宋.陸九淵〈與包詳道書〉:「其於聖賢之言一失其指、則倒行逆施、弊有不可勝言者。」
  4. 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.卷一六.集部四.別集類三.太倉稊米集》:「紫芝年過六十始通籍、而集中諛頌秦檜父子者、連篇累牘、殆於日暮途遠、倒行逆施。」
  5. 清.陳夔龍《夢蕉亭雜記》卷一:「總緣彼有恃而不恐、蓋欲早舉非常之事、而事與心違、大欲未遂、矯而出此、倒行逆施、致成兩宮西幸之局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倒行逆施」

有提到「倒行逆施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