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借劍殺人

ㄐㄧㄝˋ ㄐㄧㄢˋ ㄕㄚ ㄖㄣˊ
  1. 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。《紅樓夢》第六九回:「鳳姐雖恨秋桐,且喜借他先可發脫二姐,自己且抽頭,用借劍殺人之法,坐山觀虎鬥,等秋桐殺了尤二姐,自己再殺秋桐。」也作「借刀殺人」。

借劍殺人

ㄐㄧㄝˋ ㄐㄧㄢˋ ㄕㄚ ㄖㄣˊ

即「借刀殺人」。見「借刀殺人」條。01.《紅樓夢》第一六回:「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們,那一位是好纏的。……借劍殺人,引風吹火,……都是全掛子的武藝。」02.《紅樓夢》第六九回:「鳳姐雖恨秋桐,且喜借他先可發脫二姐,自己且抽頭,用借劍殺人之法,坐山觀虎鬥,等秋桐殺了尤二姐,自己再殺秋桐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借刀殺人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借刀殺人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借刀殺人」指借別人的刀來殺人。例如在《後漢書.彌衡傳》裡有一則故事:東漢末年,有個名叫禰衡的年輕人,他相當有才華,但脾氣不好,常常得罪人。曹操本來很喜歡他,但後來被他傲慢的態度觸怒了,氣得想殺掉他。但又因為他聲名在外,怕遭來非議,於是將他送給荊州刺史劉表。劉表之前也聽聞禰衡的才華過人,對他十分禮遇,所有的文書奏章都徵詢他的意見。但禰衡仍不改暴躁的脾氣,以致劉表也受不了他,想到江夏太守黃祖跟他個性一樣,於是就將他送給黃祖。黃祖剛開始也相當重用他,而禰衡也克盡職責。但有一次黃祖在宴請賓客時,禰衡當場和他起了衝突,而且出言不遜,黃祖一怒之下就將他殺了。曹操當初把禰衡送給別人就是想借別人的手殺他,後來果然成真。這就是「借刀殺人」。明代戲曲《三祝記》裡,用到這句成語。劇中描述宋代名臣范仲淹的政敵想除掉范仲淹這個眼中釘,屬下便獻計說:「目前正值趙元昊的叛變,朝廷欲選將帶兵平亂,您不如明天上奏推薦范仲淹,他沒有帶兵經驗,說不定會死在前線,這正是借刀殺人之計,又可以顯現出您不計前嫌,以德報怨。」後來,「借刀殺人」就用來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。

書證

  1. 《紅樓夢》第一六回:「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們,那一位是好纏的。……借劍殺人,引風吹火,……都是全掛子的武藝。」
  2. 《紅樓夢》第六九回:「鳳姐雖恨秋桐,且喜借他先可發脫二姐,自己且抽頭,用借劍殺人之法,坐山觀虎鬥,等秋桐殺了尤二姐,自己再殺秋桐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借劍殺人」

有提到「借劍殺人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