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別人的刀來殺人、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。※語或出明.汪廷訥《三祝記.卷上.造陷》。
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。
用在「借他為己」的表述上。
近義:二桃殺三士
參考詞語:「借劍殺人」
「借刀殺人」指借別人的刀來殺人。例如在《後漢書.彌衡傳》裡有一則故事:東漢末年、有個名叫禰衡的年輕人、他相當有才華、但脾氣不好、常常得罪人。曹操本來很喜歡他、但後來被他傲慢的態度觸怒了、氣得想殺掉他。但又因為他聲名在外、怕遭來非議、於是將他送給荊州刺史劉表。劉表之前也聽聞禰衡的才華過人、對他十分禮遇、所有的文書奏章都徵詢他的意見。但禰衡仍不改暴躁的脾氣、以致劉表也受不了他、想到江夏太守黃祖跟他個性一樣、於是就將他送給黃祖。黃祖剛開始也相當重用他、而禰衡也克盡職責。但有一次黃祖在宴請賓客時、禰衡當場和他起了衝突、而且出言不遜、黃祖一怒之下就將他殺了。曹操當初把禰衡送給別人就是想借別人的手殺他、後來果然成真。這就是「借刀殺人」。明代戲曲《三祝記》裡、用到這句成語。劇中描述宋代名臣范仲淹的政敵想除掉范仲淹這個眼中釘、屬下便獻計說:「目前正值趙元昊的叛變、朝廷欲選將帶兵平亂、您不如明天上奏推薦范仲淹、他沒有帶兵經驗、說不定會死在前線、這正是借刀殺人之計、又可以顯現出您不計前嫌、以德報怨。」後來、「借刀殺人」就用來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