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墨跡深透木板三分,形容筆力遒勁。#語出南朝宋.羊欣《筆陣圖》。後用「入木三分」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。 △「鞭辟入裡」
01.南朝宋.羊欣《筆陣圖》:「晉帝時,祭北郊,更祝版。工人削之,筆入木三分。」(源) 02.明.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.卷二六.玩具》:「韓宗伯敬堂所藏〈曹娥碑〉,為右軍真蹟。絹素稍黯,字亦慘淡。細視良久,則筆意透出絹外,神彩奕然,乃知古云『入木三分』不虛也。」 03.清.趙翼〈楊雪珊自長垣歸出示近作嘆賞不足詩以誌愛〉:「入木三分詩思銳,散霞五色物華新。」
形容筆力遒勁。&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。褒義。
反義:不著邊際
參考詞語:「入石三分」
「入木三分」及「鞭辟入裡」都有深刻透澈的意思。
「入木三分」除用於見解議論外,亦使用於人物性格的刻劃;「鞭辟入裡」則是專用於議論。 |
入木三分 鞭辟入裡 ○ ○ 這篇社論對問題的分析真是∼。 ○ ㄨ 這部小說最精采處就是作者將主角的狠毒個性寫得∼。
王羲之,字逸少,東晉會稽人,曾經擔任右軍將軍,因此又稱為「王右軍」。他是古代著名的書法家,擅長行、草和楷書。一般而言,秀麗的字體會顯得柔弱無力,而蒼勁挺拔的字,又常會顯得厚重剛硬,然而王羲之所寫的字,卻是風格超凡,剛柔並濟,蒼勁豪邁中不失秀麗細緻。經過勤學苦練,筆力更是強健有力,無人能比。據說,有一次皇帝在北郊舉行祭祀的儀式,必須更換原本已寫有祝祭文的木版,工人們在削去王羲之寫過的木版時,發現他的筆跡竟然透入木版有三分之深!由此可見王羲之雄厚強勁的筆力。此事見於南朝宋.羊欣《筆陣圖》。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〈蘭亭集序〉,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〈黃庭經〉,一向被譽為書法藝術中最好的小楷範本,後人尊稱他為「書聖」。而羊欣用來形容王羲之筆力的「入木三分」,後來演變為成語,用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