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奇兵或用奇計制敵而獲勝。語本《孫子.勢篇》。後用「出奇制勝」比喻用奇特、創新的方法取得好效果。
01.唐.陸贄〈論替換李楚琳狀〉:「況楚琳卒伍凡材,廝養賤品,因時擾攘,得肆猖狂,非有陷堅殪敵之雄、出奇制勝之略。」 02.《宋史.卷三六六.劉錡列傳》:「論曰:『劉錡神機武略,出奇制勝,順昌之捷,威震敵國。雖韓信泜上之軍,無以過焉。』」 03.《宋史.卷四三四.儒林傳列四.陸九淵》:「自我出奇制勝,徼敵兵之腹脅者,亦正在此。」 04.《元史.卷一五○.劉亨安列傳》:「都元帥塔海征巴蜀,攻散關,破劍門,出奇制勝,戰功居多。」 05.《明史.卷一七一.王越列傳》:「(王越)久歷邊陲,身經十餘戰,知敵情偽及將士勇怯,出奇制勝,動有成算。」 06.《明史.卷一八一.王鏊列傳》:「分兵掩擊,出奇制勝,寇必不敢長驅深入。」 07.《明史.卷二一一.馬永等傳》:「贊曰:『嗚呼,明至中葉,曷嘗無邊材哉!如馬永、梁震、周尚文、沈希儀之徒,出奇制勝,得士卒死力,雖古名將何以加焉?』」 08.明.朱夏〈答程伯大論文〉:「古之用兵,其合散進退,出奇制勝,固神速變化而不可測也。」 09.《清史稿.卷四○○.何桂珍等傳》:「論曰:『……溫紹原守六合,金光筯守壽州,並以彈丸一邑,出奇制勝,砥柱狂瀾,其有關於江淮全局者大矣。』」 10.《隋唐演義》第九四回:「張巡真是文武全才,不但善戰,又極善謀,行兵不拘古法,隨機應變,出奇制勝。」 11.清.鄭燮〈與江賓谷江禹九書〉:「李義山,小乘也,而歸於大乘,如〈重有感〉……之類,皆有人心世道之憂,而〈韓碑〉一篇,尤足以出奇而制勝。」 12.《蕩寇志》第五一回:「今幽洞天下情形,既已虛隙可乘,更兼吳用病困新泰,未歸山寨,賊內無人,不從此出奇制勝,遷延坐誤,後悔無及矣。」 13.《蕩寇志》第五二回:「雖如此說,寧可再尋尋看,倘或有之,不惟我可預防,并且乘那廝不知,就可從此處出奇制勝。」
發奇兵或用奇計制敵而獲勝。褒義。&比喻用奇特、創新的方法取得好效果。褒義。
參考詞語:「出奇取勝、出奇致勝」
孫武,春秋齊國人,字長卿,生卒年不詳,是當時有名的兵法家。著有《孫子》一書,共十三篇,亦稱為《孫子兵法》,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兵書。主要內容在分析戰爭形勢,探討軍事作戰策略、方式,為歷代談論軍事作戰典籍之祖,被推崇為「兵經」。「出奇制勝」是從《孫子.勢篇》而來,內容大意是說,凡是懂得靈活運用戰術的人,在兩軍交戰時,都是一邊正面和與敵人交鋒,一邊出奇兵襲擊敵人,以取得最後的勝利。所以善於出奇兵、靈活運用戰術的人,他的計謀,就像天地那樣變化無窮,像江河那般日夜滔滔不停地流著,永不止竭;亦如日月的交替、四時的更迭,循環不已。聲樂不過是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聲,顏色不過是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五色,滋味不過是酸、鹹、辛、苦、甘五味,雖然只是五種簡單的基本元素,可是組合起來,變化卻是無窮盡,讓人聽不厭,看不完,嘗不盡。戰術不過奇正兩種,可是奇正相依而生,循環交替變化,是永無窮盡的,所以善於靈活運用戰術的人,他的計謀沒有窮盡的一天。後來「出奇制勝」這句成語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用奇特、創新的方法取得好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