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勢成騎虎

ㄕˋ ㄔㄥˊ ㄑㄧˊ ㄏㄨˇ
  1. 比喻事情迫於情勢,只能繼續而無退路。如:「當初他不聽勸解執意去做,如今勢成騎虎,已無法再打退堂鼓。」

勢成騎虎

ㄕˋ ㄔㄥˊ ㄑㄧˊ ㄏㄨˇ

形成「騎虎難下」之勢。見「騎虎難下」條。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騎虎難下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騎虎難下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永嘉之亂後、晉室南遷、天下仍不太平、各地均有叛亂。晉成帝時、蘇峻起兵叛亂、進逼京師情勢十分危急。那時以陶侃為首、聯合溫嶠等人共同討伐叛軍、卻一直無法取勝。陶侃感到勢不可為、想要退兵、溫嶠便說服他、說:「天子受到小人逼迫、社稷動盪不安、正是臣子報效國家時機。如今的情勢、已經不容我們退縮、就好像騎上了老虎、難以下來啊!」陶侃無法反駁、便留下來繼續領導眾人、終於平定了蘇峻之亂。後來「騎虎難下」這句成語、就從南朝宋.何法盛〈晉中興書〉所記溫嶠言「騎虎之勢、可得下乎」演變而出、比喻事情迫於情勢、無法中止、只好繼續做下去。

書證

  1. 明.屠隆《曇花記》第三二齣:「大王、我那裡知道、當初利比貪狼、勢成騎虎、也只管向前做去了、早知今日、悔不當初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勢成騎虎」

有提到「勢成騎虎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