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化險為平

ㄏㄨㄚˋ ㄒㄧㄢˇ ㄨㄟˊ ㄆㄧㄥˊ

猶「化險為夷」。見「化險為夷」條。01.清.林則徐《林文忠公政書.東河奏稿.卷一.;補授河督謝恩並陳不諳河務下忱摺》:「河臣總攬全局,籌度機宜,必須明曉工程,胸有把握,始能釐工剔弊,化險為平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化險為夷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化險為夷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吐蕃本是中國西部古老游牧民族羌人的一支,早就和中原的漢人有往來,唐朝時的接觸亦頗為頻繁,太宗貞觀年間,更與唐宗室通婚和親。安史之亂後,唐的國際地位出現了變化,西南防務無暇顧及,自此邊疆民族常乘機侵擾邊境。代宗廣德元年,吐蕃一度攻入長安,使代宗東逃至陝州,後在郭子儀的領兵抗禦下,吐蕃雖然退兵,卻仍時常威脅京畿重地及隴右、劍南諸地。大曆十二年,吐蕃又來犯,朝廷派崔寧應戰,告捷,據史書載:「破吐蕃十萬,斬首八千,生擒九百人。」 韓雲卿〈平蠻頌〉一文即記此事。文中贊頌唐王朝對戰敗部族的處置極為妥當,使為惡者受到應有的懲處,自新者得到適合的嘉勉,「變氛沴為陽煦,化險阻為夷途」,即把原有的災禍之氣轉變成和煦的暖陽,坎坷堪憂的前途改造成平坦的道路。後來「化險為夷」從這裡演變而出,被用來形容轉化危險為平安。

書證

  1. 清.林則徐《林文忠公政書.東河奏稿.補授河督謝恩並陳不諳河務下忱摺》:「河臣總攬全局,籌度機宜,必須明曉工程,胸有把握,始能釐工剔弊,化險為平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化險為平」

有提到「化險為平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