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匹夫之勇

ㄆㄧˇ ㄈㄨ ㄓ ㄩㄥˇ
  1. 有勇無謀,只憑一個人的勇氣。語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。
    [例]只會逞匹夫之勇,很難辦大事。

匹夫之勇

ㄆㄧˇ ㄈㄨ ㄓ ㄩㄥˇ
  1. 語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王請無好小勇。夫撫劍疾視曰:『彼惡敢當我哉!』此匹夫之勇,敵一人者也。王請大之!」指有勇無謀的血氣之勇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二回:「顏良、文醜、匹夫之勇,一戰可擒。」

匹夫之勇

ㄆㄧˇ ㄈㄨ ㄓ ㄩㄥˇ

匹夫、一個人。「匹夫之勇」指個人逞血氣之勇。形容人有勇無謀。語出《國語.越語上》。

用法

形容人有勇無謀。

用在「魯莽不智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暴虎馮河就是匹夫之勇、是無法成大事的。
  2. 臨事要戒慎小心、不是光憑匹夫之勇就能解決問題。
  3. 這件案子要團體行動、切忌匹夫之勇、弄亂了部署。
  4. 這些年輕人血氣方剛、常喜歡逞匹夫之勇、滋生事端。
  5. 我看他少年老成、與時下好逞匹夫之勇的年輕人不同。
  6. 此種平日愛逞匹夫之勇的人、一旦有事、必先落荒而逃。
  7. 這種隻身潛入匪窟的做法、根本就在逞匹夫之勇、是徒勞無功的。

辨識

近義:有勇無謀血氣之勇暴虎馮河

反義:智勇雙全

典故說明

據《國語.越語上》載、春秋時、越王句踐被吳王夫差打敗、在吳國被囚禁三年、忍受一切恥辱。回國後、他決心惕礪圖強、立志復國。十年過去了、越國國富民安、兵強馬壯、因此全國的人民向句踐請求攻打吳國、復仇雪恥。但越王句踐卻再三推辭、經過幾番請求、句踐終於答應了人民請戰的要求。句踐把戰士們召集在一起、向他們表明決心說:「我聽說古代的賢君從不愁士兵少、只愁士兵們缺乏自強的精神。我不希望你們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血氣之勇、而希望大家能步調一致、同進同退。前進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、後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、這樣、就會得到應有的賞賜。如果前進的時候不聽命令、後退的時候不怕處分、那麼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。」到了出征的時候、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、表示服從。作父親的勉勵他的兒子、當哥哥的勉勵他的弟弟、作妻子的勉勵她的丈夫、大家都說:「這樣的國君、誰能不為他效死呢?」由於全體將士鬥志十分高昂、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、滅掉了吳國。後來《國語》中的「匹夫之勇」演變成語、用來形容人有勇無謀。

書證

  1. 《國語.越語上》:「吾不欲匹夫之勇也、欲其旅進旅退。」(源)
  2. 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夫撫劍疾視曰:『彼惡敢當我哉?』此匹夫之勇、敵一人者也。」
  3. 《漢書.卷三四.韓彭英盧吳傳.韓信》:「項王意烏猝嗟、千人皆廢、然不能任屬賢將、此特匹夫之勇也。」
  4. 《舊唐書.卷五八.柴紹列傳》:「老生有匹夫之勇、我師若到、必來出戰、戰則成擒矣。」
  5. 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二回:「此數人者、勢不相容、必生內變。顏良、文醜、匹夫之勇、一戰可擒。」
  6. 《蕩寇志》第三○回:「我若不相度其情形、觀察其行止、而以匹夫之勇、興重兵以入重地、臣恐不至於喪師不止也、此臣之所謂不利在急也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匹夫之勇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