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虎馮河
ㄅㄠˋ ㄏㄨˇ ㄆㄧㄥˊ ㄏㄜˊ
暴、徒手搏鬥。馮、徒步渡河。「暴虎馮河」指不用武器、空手與虎搏鬥;不靠舟船、徒步渡河。#語本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。後用「暴虎馮河」比喻人做事有勇而無謀。
△「如履薄冰」、「如臨深淵」、「戰戰兢兢」、「臨深履薄」
用法
比喻人有勇而無謀。貶義。
用在「魯莽不智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憑一時的衝動做事、無異是暴虎馮河!
- 他那種暴虎馮河的蠻幹作風、難成大事。
- 這種事就是要仔細琢磨、暴虎馮河怎麼成?
- 警方辦案、事先都須經仔細部署、不許你暴虎馮河、貿然行事。
- 經驗告訴我們:單憑暴虎馮河之勇、通常是成事不足、敗事有餘。
- 你這完全是暴虎馮河、憑你一個人的力量、怎麼打得贏那些地痞流氓?
- 我原以為他只會暴虎馮河、橫衝猛撞、今日方知他是小事糊塗、大事精明。
辨識
近義:有勇無謀、勇而無謀
反義:智勇雙全、臨事而懼
參考詞語:「馮河暴虎、憑河暴虎、暴虎憑河」
典故說明
「暴虎馮河」當是一句早在先秦就已流行的成語、在《易經.泰卦》的爻辭就有「馮河」的說法、在《詩經.鄭風.大叔于田》也見到「暴虎」。而在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和《論語.述而》中更見到「暴虎」和「馮河」的連用。「暴虎」是指徒手與虎鬥。和凶猛的老虎搏鬥、本應借用器械、現在為顯現自己的勇猛、所以丟開器械徒手而上。要渡過大河、本來應借舟船而渡、如今為表現自己的厲害、所以丟開舟船、直接涉水而過。暴虎者、很容易被虎所傷;馮河者、很容易被水所溺。這都是愚勇的行為、也是危險的行為。所以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說「不敢暴虎、不敢馮河」、表示知道危險。知道危險還要去做、那是有勇無謀的愚蠢行為、所以《論語.述而》篇中、子路在孔子面前表示自己能領三軍、勇往直前、子路是孔門弟子中性情最衝動的人、因此孔子機會教育說他像暴虎馮河、死而無悔的人、孔子欣賞的是能「臨事懂得戒慎、想出最妥善因應辦法」的人。從這裡知道「暴虎馮虎」一語早在先秦時代即已流行、用來比喻人做事有勇無謀。
書證
- 《論語.述而》:「暴虎馮河、死而無悔者、吾不與也。」
- 《後漢書.卷二九.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.郅惲》:「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、以萬人惟憂。而陛下遠獵山林、夜以繼晝、其如社稷宗廟何?暴虎馮河、未至之戒、誠小臣所竊憂也。」
- 三國魏.嵇康〈明膽論〉:「如盜跖竄身于虎吻、穿窬先首于溝瀆、而暴虎馮河、愚敢之類、則能有之。」
- 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裴松之注:「凡為刺客、皆暴虎馮河、死而無悔者也。」
- 北周.庾信〈擬連珠〉四四首之三六:「蓋聞勢之所歸、威之所假、必能繫風捕影、暴虎馮河。是以輕則鴻毛沉水、重則磐石陵波。」
- 元.關漢卿《魯齋郎》第四折:「俺張孔目怎還肯緣木求魚?魯齋郎他可敢暴虎馮河?」
- 清.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卷三:「故攘外必先自強、而自強在於刑政修、人才盛。二者苟備、則九世之讎可復、一旅之甲可興。非貿貿然暴虎馮河、撫劍疾視者、所可與議也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