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,靠近。履,踩踏。「臨深履薄」指走近深淵,踩在薄冰上。比喻戒慎恐懼,十分小心。語本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。 △「如臨深淵」、「如履薄冰」、「暴虎馮河」、「戰戰兢兢」
01.《後漢書.卷四二.光武十王列傳.濟南安王康》:「今數游諸第,晨夜無節,又非所以遠防未然,臨深履薄之法也。」 02.晉.潘岳〈西征賦〉:「心戰懼以兢悚,如臨深而履薄。」 03.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風操》:「若居圍城之中,憔悴容色,除去飾玩,常為臨深履薄之狀焉。」 04.唐.吳兢《貞觀政要.卷一.政體》:「今陛下富有四海,內外清晏,能留心治道,常臨深履薄,國家曆數,自然靈長。」 05.五代漢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九.好及第惡登科》:「古人舉事之所難者,大則赴湯火,次則臨深履薄。」 06.《清史稿.卷八.聖祖本紀三》:「朕老矣,臨深履薄之念,與日俱增,敢滿假乎?」
比喻戒慎恐懼,十分小心。
參考詞語:「履薄臨深、深淵薄冰、臨深履冰、臨淵履冰」
「臨深履薄」是指像走近深淵、踩在薄冰上,十分小心,出自於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。這首詩在感嘆君王任用小人、聽信小人的錯誤政策,使得國家災難頻傳,民不聊生。身為知識分子的詩人相當憂心,無法盡一己之力改變國家衰敗的命運。詩人最後感嘆說:「大家都知道,不敢空手與老虎搏鬥,不敢徒步渡河,因為這都是危險的事,但卻不知道小人當道更是危險。所以要特別戒慎,有如走在深淵旁邊、踩在薄冰上面一樣,一定要非常謹慎小心。後來「臨深履薄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比喻戒慎恐懼,十分小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