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舉止十分謹慎,不敢懈怠疏忽。◎語出《詩經.大雅.大明》。
01.《詩經.大雅.大明》:「維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昭事上帝,聿懷多福。」(源) 02.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:「仲山甫之德,柔嘉維則。令儀令色,小心翼翼。」(源) 03.《管子.弟子職》:「先生施教,弟子是則。……夙興夜寐,衣帶必飾,朝益暮習,小心翼翼。一此不解,是謂學則。」 04.《宋書.卷五三.張茂度等列傳》:「史臣曰:『……是以小心翼翼,可祗事於上帝,嗇夫喋喋,終不離於虎圈。』」 05.宋.司馬光〈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一狀〉:「臣竊惟陛下天性純孝,振古無倫,事無大小,關於祖宗者,未嘗不勤身苦體,小心翼翼以奉承之。」 06.《封神演義》第二九回:「媲美文王德,巍然甲眾侯。際遇昏君時,小心翼翼求。」 07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九回:「看見賈沖伺候老人家,一向小心翼翼;若得他在路上招呼,自己可少煩了多少心。」
形容舉止十分謹慎,不敢疏忽。
參考詞語:「翼翼小心」
《詩經》是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,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,主要是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而成,共三百零五篇,分為風、雅、頌三大類,為文學詩歌總集之祖。〈大雅.大明〉篇是在歌頌周文王,他非常的恭敬謹慎,以虔敬的心和美好的德行來事奉上帝,因此得到了許多的福祿。行動舉止中,不違背應有的德行,他的美德因此彰顯,四方的諸侯國都來歸附。典源又見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。內容則是表述仲山甫的德行,小心恭謹,效法古訓,具有良好的儀容風度。因此天子賦予他重責大任,頒布命令於四方。後來詩中的「小心翼翼」演變為成語,用來形容舉止十分謹慎,不敢懈怠疏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