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十惡不赦

ㄕˊ ㄜˋ ㄅㄨˋ ㄕㄜˋ
  1. 形容罪大惡極,不可饒恕。
    [例]這個流氓壞事做盡,真是十惡不赦的罪人

十惡不赦

ㄕˊ ㄜˋ ㄅㄨˋ ㄕㄜˋ
  1. 源自於法制史名詞十惡」的一種生活用語,指唐律中規定凡犯十惡者,不適用八議等減刑規定,而且遇到大赦也不能赦免(常赦所不原),亦即「十惡不赦」。

十惡不赦

ㄕˊ ㄜˋ ㄅㄨˋ ㄕㄜˋ (變) ㄕˊ ㄜˋ ㄅㄨˊ ㄕㄜˋ

十種不可赦免的重罪。典出《隋書.卷二五.刑法志》。後用「十惡不赦」形容罪大惡極,不可饒恕。

用法

01.宋.彭百川《太平治迹統類.卷一五.韓絳宣撫陝西》:「應陝西河東路罪人除卻謀改,鬥己殺人至十惡不赦外,餘死罪,下減一等。」 02.元.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四折:「我纔看頭一宗文卷,就與老夫同姓。這藥死公公的罪名,犯在十惡不赦。俺同姓之人,也有不畏法度的。」 03.《大清會典則例.卷一二五.刑部.秋.欽卹》:「十二月欽奉恩詔,除十惡不赦外,犯法婦人盡行赦免。」 04.《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.卷七○.雍正六年六月》:「夫大、小官職皆國家名器所關。假冒之人,欺君罔上,盜竊名器,其罪較十惡不赦者,亦不為輕,理應不准援赦。」

形容罪大惡極,不可饒恕。

例句

  1. 用在「罪惡深重」的表述上。

辨識

近義:惡貫滿盈罪大惡極罪不容誅、罪在不赦、罪惡滔天罪該萬死

典故說明

據《隋書.卷二五.刑法志》載,隋文帝開皇年間,朝臣根據前代舊法制定死刑、流刑、徒刑、杖刑、笞刑等五種刑法,並且採納及增刪北齊十大惡刑的條目,按上「十惡」這個名稱,分別是:謀反、謀大逆、謀叛、惡逆、不道、大不敬、不孝、不睦、不義、內亂等十大罪刑。規定只要是犯了這十大罪刑其中一種,和因為殺人已經被判刑確定的人,即使遇到皇帝大赦天下,也不在赦免罪刑的範圍之內。後來這個典故被濃縮成「十惡不赦」,用來形容罪大惡極,不可饒恕。

書證

  1. 這些十惡不赦的暴行,令人髮指。
  2. 這種十惡不赦的歹徒,你還要同情他?
  3. 這種十惡不赦的罪行,在古代是要斬首示眾的!
  4. 這幫匪徒,燒殺擄掠,無所不為,真是十惡不赦。
  5. 若連這種十惡不赦的亡命之徒都可饒恕,法律還有尊嚴可言嗎?
  6. 在被警方逮捕之前,鄰居都不知道他原來是個十惡不赦的槍擊要犯。
  7. 他早年拋妻棄子固然不對,卻也沒到十惡不赦的地步,大家何苦對他如此嚴厲呢?

有提到「十惡不赦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