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說話的語音不純,夾雜著南北方音。※語或出清.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一二。後亦用「南腔北調」指南北各種腔調。
01.清.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一二:「兩間東倒西歪屋,一個南腔北調人。」(源) 02.《歧路燈》第九五回:「滿場上生旦淨末,同聲一個曲牌,也聽不來南腔北調,只覺得如出一口。」 03.清.趙翼《簷曝雜記.卷一.慶典》:「每數十步間一戲臺,南腔北調,備四方之樂。」 04.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一回:「壁上懸的畫是楷書《朱子治家格言》,兩邊一副箋紙的聯,上寫著:『三間東倒西歪屋,一個南腔北調人。』」 05.《鏡花緣》第二一回:「這鳥為甚不是禽鳴,倒學狗叫?俺看他油嘴滑舌,南腔北調,到底算個甚麼!」 06.清.富察敦崇《燕京歲時記.封臺》:「像聲即口技,能學百鳥音,並能作南腔北調,嬉笑怒罵,以一人而兼之,聽之歷歷也。」
形容人說話語音不純,夾雜著南北方音。&指南北各種腔調。
參考詞語:「北調南腔」
清朝官員魯之裕,生性粗疏豪爽、不拘小節,因為他住的房子很小,就在門上題字寫道:「兩間東倒西歪屋,一個南腔北調人。」用來說明屋子破舊、傾倒歪斜的樣子,以及他說話口音不純,夾雜南北方音。「南腔北調」可能就是直接摘自這個門聯的一個成語,被用來形容人說話語音不純,夾雜著南北方音。也可用來直接指南北各種腔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