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傳吳人孫山應試,考中最後一名,與其同往的鄉人兒子落榜。回鄉後,鄉人問兒子考中沒有,孫山回答:「解名盡處是孫山,賢郎更在孫山外。」典出宋.范公偁《過庭錄》。後比喻考試落榜。
孫山、宋朝人、應試考中最後一名。「名落孫山」、名落於孫山之後、指參加考試或選拔沒有被錄取。 #典出宋.范公偁《過庭錄》。
指應考不中。
用在「應試未取」的表述上。
參考詞語:「孫山名落、孫山之外」
宋朝時吳地有個讀書人叫孫山、他很聰明、生性風趣幽默、又頗有才氣、因此人家都叫他做「滑稽才子」。有一年、他要到別郡參加考試、因為同鄉某人的兒子也要參加、於是就作伴前往。放榜的結果、同鄉人的兒子並沒有考取、而孫山則是名列榜單的最後一名。等孫山先起程回鄉後、同鄉人向他探問自己的兒子考得如何、孫山回答說:「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、而你的兒子更落在孫山的後面呢!」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名落孫山」、用來暗喻應考者落於榜單之外、指應考不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