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指詩人以清風、明月等題材來吟詠詩句。語本唐.范傳正〈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〉。後亦用「吟風弄月」比喻吟詩作對的閒情逸致,或用來指作品空泛不切實際。 (二)指男女歡愛的事情。
(一) 01.《宋史.卷四二七.道學列傳一.周敦頤》:「自再見周茂叔後,吟風弄月以歸,有『吾與點也』之意。」 02.宋.朱熹〈抄二南寄平父因題此詩〉:「析句分章功自少,吟風弄月興何長。」 03.元.張養浩〈普天樂.看了些榮枯〉曲:「遊山玩水,吟風弄月,其樂無涯。」 04.明.呂坤《呻吟語.卷二之一.修身》:「傍花隨柳之間,吟風弄月之際,都無鄙俗媟嫚之談。」 05.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一:「生得一表人材,風流可喜。懷揣著滿腹文章,道早晚必登高第。抑且幼無父母,無些拘束,終日吟風弄月,放浪江湖,把些家事多弄掉了,連妻子多不曾娶得。」 06.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九回:「看了看,也有幾首寄懷言志的,大抵吟風弄月居多,一時也看不完。」 07.《隋唐演義》第三○回:「積珍院樊夫人對煬帝道:『他們吟風弄月慣的,妾卻筆硯荒疏,恐做出來反汙龍目。』煬帝道:『這也不過適一時之興,胡謅幾句消遣,妃子何須過遜?』」 08.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婚姻類.王琴孃嫁戴研生》:「昔有才女如文君如文姬,而不貞其節,心竊鄙焉。吟風弄月之章,雖無傷雅道,然究不可以此為婦女之分所應爾也。」 (二) 01.《飛劍記》第一一回:「我娼家吟風弄月,握雨撩雲。錦帳重遮,睡到五更猶是夜;洞房深鎖,雪深三尺不知寒,似也好快活一般。」 02.《合錦迴文傳》卷一二:「自此,梁生公事之暇,惟與兩夫人吟風弄月,三人相得,情如膠漆。正是:『同林偏棲三鳥,比目不止雙魚。』」
指詩人以清風、明月等題材來吟詠詩句。&比喻吟詩作對的閒情逸致。&指作品空泛不切實際。
參考詞語:「吟弄風月、吟風咏月、吟風詠月、嘯月吟風、嘲弄風月、嘲風弄月、嘲風詠月、弄月吟風、弄月嘲風、詠月嘲風」
「吟風弄月」原作「吟風詠月」。原來是指詩人以風月等自然景物為題材,借用來抒發一己的閒情逸致。李白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後人對他出眾的才華有許多美譽,如「詩仙」、「詩俠」、「謫仙人」等。根據史料記載,李白病逝之後,原本葬於當塗(今安徽省當塗縣)城南十里的龍山東麓。唐元和十二年,范傳正會同當時的當塗縣令諸葛縱,將李白墓由龍山遷葬於青山,並且親自撰寫〈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〉,碑文詳細記述了李白墓遷至青山的經過與原委,同時對李白的出生地、家世、晚年以及身後的境況也多所描述。作為一位享譽文壇的作家,李白所寫作的詩文,天馬行空般奇想,浪漫奔放,建構出奇特的作品意境。同時詩句又如行雲流水,渾然天成,才華橫溢,無人可及,許多被傳誦的詩句早已成為經典。因此,范傳正為李白寫墓誌銘時,更將喜好喝酒與創作時的特殊才氣一一寫入碑文,「臥必酒甕,行惟酒船」說明日常生活中與酒形影不離;「吟風詠月,席地幕天」則表述了徜徉自然,不受拘束的豪放個性。李白一生可說是與月亮不曾須臾離,〈靜夜思〉裡的「床前明月光」,又〈月下獨酌〉裡說:「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」只要喝了酒,作品裡全然展現出豪邁的個性,竟然把月亮當成知己,進而飲酒對話。吟詠風月,取景自然,常常成為李白信手拈來的寫作題材。後來「吟風弄月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指詩人以清風、明月等題材來吟詠詩句,後用來比喻吟詩作對的閒情逸致。又因所描述內容脫離現實生活,故也用於指作品空泛不切實際,用法上帶有貶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