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咄咄怪事

ㄉㄨㄛˋ ㄉㄨㄛˋ ㄍㄨㄞˋ ㄕˋ
  1. 語出《晉書.卷七七.殷浩傳》:「浩雖被黜放,口無怨言,九神委命,談詠不輟,雖家人不見其有流放之慼。但終日書空,作『咄咄怪事』四字而已。」令人感到驚奇,不可思議的事情。宋.楊萬里〈明發棲隱寺〉詩:「如何今晨天地間,咄咄怪事滿眼前。」

咄咄怪事

ㄉㄨㄛˋ ㄉㄨㄛˋ ㄍㄨㄞˋ ㄕˋ

咄咄,感嘆聲、驚怪聲。「咄咄怪事」指令人感到驚訝,不可思議的事情。語出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黜免》。 書空咄咄

用法

01.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黜免》:「殷中軍被廢,在信安,終日恆書空作字。揚州吏民尋義逐之,竊視,唯作『咄咄怪事』四字而已。」(源) 02.宋.楊萬里〈明發棲隱寺〉詩:「如何今晨天地間,咄咄怪事滿眼前。」 03.元.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.卷四.發宋陵寢》:「凡夢中神所許,稽其數,無一不合。咄咄怪事乃如此。」 04.清.沈起鳳《諧鐸.卷三.帖嘲》:「世有一字不通之輩,而能知我高才,可謂咄咄怪事。」 05.清.陶祐曾〈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〉:「噫!一小說之微,而竟有如斯之法律,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,亦咄咄怪事,咄咄怪事!」

指令人感到驚訝,不可思議的事情。

例句

  1. 用在「異於常理」的表述上。

辨識

反義:不足為奇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習以為常

參考詞語:「怪事咄咄

典故說明

殷浩是晉代的大將軍,和另一位將軍桓溫齊名,兩人實力位階相當,時常明爭暗鬥。殷浩原被封為中軍大將軍,要帶兵平定關河的亂事。但在征討姚襄時失敗,桓溫抓到這個機會上書皇帝,盡訴殷浩的罪狀,使殷浩因此被貶為庶人,離開京城遷居到南方。殷浩被貶之後,仍然過著平靜的生活,毫無怨言,只是每天對空寫字。當地居民都很好奇,偷看他到底在寫什麼,但就只看他寫「咄咄怪事」四個字。可見殷浩雖嘴巴不說,心裡仍然是氣憤不平。「咄咄」是驚歎聲,表示難以置信之意。《太平御覽.卷五○.地部一五.可藍山》引《涼州記》:「定據平涼,登此山,有群狐遶之而鳴,射之,竟不得一,定乃歎曰:『咄咄!此亦怪事也。』」即是敘述赫連定登可藍山時,有好多隻的狐狸繞著他嚎叫,赫連定拉弓射牠們,卻一隻都射不到,因而驚歎地說:「真是怪事!」。後來「咄咄怪事」演變成語用來指令人感到驚訝,不可思議的事情。

書證

  1. 這間公司財務危機十分嚴重,不倒閉才是咄咄怪事。
  2. 事實擺在眼前,他居然還能睜眼說瞎話,真是咄咄怪事!
  3. 這個興盛一時的古文明區域居然消失無蹤,真是咄咄怪事。
  4. 如果是位國文老師,卻常常讓學生糾正錯別字,豈非咄咄怪事!
  5. 他的平均打擊率高達四成五,今天卻連連被三振,真是咄咄怪事。
  6. 在一個宣稱人民至上的國度裡,竟然會發生這等迫害人權的咄咄怪事。
  7. 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,從前男女擁吻被視為咄咄怪事,現在則已經見怪不怪。
  8. 一個號稱自由民主的政府,居然不允許人民發表自己的意見,豈非咄咄怪事?

有提到「咄咄怪事」的條目